路边的酒肆,有胡姬卖酒,有歌女唱歌,唱的是李白的歌。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杜五郎翻身下马,折了几根柳枝,与薛白一起赠与颜家兄弟。

  颜季明颇爽朗,哈哈大笑道:“若舍不得,薛郎赠我一首诗吧。”

  “没有那许多诗,不如下次好好再聚。”

  “看。”杜五郎道:“他只为上进作诗。”

  颜季明道:“可这一别不知何年再见了。”

  薛白却很笃定,连送别的感伤都没有,道:“一定会再见的。”

  冬风吹动着灞陵的柳树,它们已见过太多送行。

  北归的车马离去,吵吵闹闹之后,天地山川复归于平静,积雪一点点盖住地上的脚印,有人驱马缓缓从东面而来。

  此人四十余岁,身材魁梧壮阔,衣着俭朴,面有严正之气,眉宇间却有落落寡欢之态。

  独自走过官道,从春明门进了长安城,眼前是一派繁华景象,他囊中羞涩,并不转头去看那些胡姬,酒菜的香味入鼻,他遂从行囊中掏出一个胡饼啃着。

  一路行到崇业坊,他寻人问了路,摸索着寻到了一座小小的院落前,叩了门,开门的却是一个不认识的人。

  “敢问,董庭兰先生可是居于此?”

  “他不在,我们一个月前才置了这宅院,不知兄台找谁。”

  “那……..”

  院门已被重新关上,风尘仆仆的中年男子一愣,抬眼对着这长安街巷微微叹息,掏出袖子里的铜钱数了数,牵马往崇仁坊方向走去。

  待路过十字街口的一座酒楼,隐隐有曲乐声传来,他耳朵一动,忙系马往酒楼中一看,果见一名五旬老者正在吹筚,他不由展颜而笑,因这老者正是他的好友董庭兰。

  待到一曲罢,喝彩声中,董庭兰走下台,径直走向这中年男子。

  “哈哈哈,高三十五,多年未见,我正打算到宋中,你竟到长安来了!”

  “董先生曲艺更高了。”

  酒楼中有一个华服青年听到两人的对话,上前执礼问道:“与董先生交好的高三十五?敢问可是作《燕歌行》的高适高三十五郎当面?”

  “正是,渤海高适,见过兄台。”

  “李嘉祐,赵郡李氏,家中行十一,最喜诗歌、乐曲,-->>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