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近来声名鹊起的薛郎当面?”

  “不敢当,想必是杜位兄?”

  “我比杜誊高一辈。”杜位笑道,很亲切。

  薛白也笑,道:“我与子美同辈论交。”

  “那我们各论各的。”杜位道,“我都听说了,你我或能当连襟。”

  薛白摆了摆手。

  他不走回头路,做到如今这地步了,不太可能再娶李林甫之女。

  之所以还与李腾空往来,只当她是宗小仙,维系着那份情谊,往后若李家有大祸,他总是得还她许多人情。反而是娶了她,只怕要与李家陪葬。

  这想法,与杜位肯定是讲不通的。

  他们很快换了话题,先是聊到彼此的共同好友。

  入了宴,几杯之后,再聊到了杜位那些名扬天下的朋友们。

  “刘长卿,文房兄是我游历洛阳时相识的,当时他在文会上放狂言,自诩‘五言长城’,无人服他,我与他斗诗十五首,输得心服口服,也是他,说他洛阳的宅院空着,让我携妻往游;”

  “崔颢,崔兄是家父的门生,与我亦师亦友。他年少时与薛郎相像,翩然美少年,风采佳公子。十九岁进士及第,连李白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他才气;”

  “岑参,我与岑兄是天宝三载相识,当时他到长安科举,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今春终于是得了官身……”

  薛白不由问道:“岑兄还在长安?”

  “在。”杜位道:“待我成婚之日他亦会来,薛郎可来?”

  “自当赴会。”

  “我还有一位好友近日亦到长安了,他虽诗名不显,却与薛郎性情相似,你们必会聊得来。他曾与我长谈榷盐法,对此赞不绝口。”

  “不知是谁?”

  “元载元公辅,他出身贫寒,早年与名将王忠嗣之女互相爱慕,王小娘子不顾家中反对,毅然与他私奔,随他到长安科举,天宝元年,公辅兄高中进士,不负美人。如今任期已满,回长安守选。”

  ~~

  门第有多重要,平时或不觉得,但对比此时的杜位与薛白便可知。

  杜位年少就能随父戍边,在中军大帐增长阅历。须知,若一千个士卒中九百九十九人战死,剩下的一人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文事上,连崔颢都是杜希望的弟子,王-->>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