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彪莫名想起那跑丢的马儿,十两押金赔给了人家,莫非自己最近没什么财运?

    想到这儿,他也没了兴趣往集贤坊跑,捡漏这种事,实在太看运气。

    要想个稳妥的来钱路子才行。

    而且如今也来不及,药材产地出事的消息,很快便会传开,到时即便搞得到银子,恐怕想买也买不上。

    今天就必须弄到钱囤货。

    想到这儿,张彪咬了咬牙,起身出门,向着附近的昭国坊而去。

    …………

    昭国坊,与安贞坊毗邻。

    不过相较于安贞坊都是平民聚集,这里的百姓显然富裕不少,坊中道路也打理的十分整洁。

    无他,只因这里有座大昭国寺。

    这座寺院,是三百年前佛门莲华宗建立,原本是拍刚立朝的大梁马屁,昭国也寓意国家强盛。

    然而,景帝之时,兴起了一场灭佛运动,莲华宗烟消云散,后来灭佛运动结束,一帮无相宗的和尚接管了这里,重新修缮。

    这帮和尚可有钱得很。

    坊中居民,一来可出租房屋,给善信居住,二来可接昭国寺修葺房屋等杂活,过的也还算安逸。

    张彪此来,是为了找香积厨借钱。

    只要药材产地出事的消息属实,他就能小赚一笔,还钱后还能囤下一批药材。

    刚进坊门,便闻寺院钟声。

    此时已过晌午,依旧香客如云,张彪对这寺院不熟,却晓得这帮和尚套路,直接找了知客僧,亮出腰牌,道明来意。

    “原来是六扇门的捕头大人…”

    昭国寺掌管香积厨的,是一位叫法善监院,身宽体胖,面慈目善,查验过身份后,微笑道:“张捕头勿怪,虽说您是公门之人,但千两银子不是小数,总要问清缘由。”

    张彪见状也不奇怪。

    各地寺庙放贷,从春到秋,百姓利息为五成,公门中人利三成。

    也就是说,一百两银子,从春耕到秋收,要还一百五十两,妥妥的高利贷。

    就这,百姓还感激涕零。

    因为京兆府也放贷,并且利息加倍,百姓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