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文和请继续说。”

    贾诩拱了拱手,道:“况且依照贾某看来,司州之地,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天子和董卓绝不愿意放弃,而朝中的公卿与他们外部的袁氏兄弟,也必然渴望夺下司州作为遏制关中的落脚点,如此一来,那司州五郡之地,就会变成……”

    刘俭慢悠悠的开口道:“变成诸牧守之间鏖战的绞肉机了,是么?”

    贾诩听到这顿时一愣。

    “绞肉机?绞肉机是为何物?”

    刘俭笑着解释道:“就是泥潭深陷之意?”

    贾诩恍然点了点头。

    “主公,这个比喻打的好,很是贴切,怕是数年之内,司州之地都会成为各镇牧守的泥潭,占领司州之人,不但要控制当地的富户望族,要不断应对外敌的骚扰,其必将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故当此时节,拿下司州,并非上善之策。”

    刘俭言道:“所以说文和适才之言,乃是让我制衡此地,任凭董卓、袁绍、袁术以及朝中公卿及天下望族在此处相争,以司州之地来耗磨他们的实力,我等说是坐收渔利?”

    贾诩站起身,向着刘俭,长长的施了一礼。

    “主公真乃当世英雄,一言尽述其详。”

    刘俭又道:“只是对于司州的太学生闹事,文和觉得如何处置才最为妥当?”

    贾诩沉言道:“按道理说,太学学子乃是我大汉的顶梁,只是如今这个天下的学子,大多皆是望族之亲,”

    “他们的利益与大汉朝的利益并不完全相符,不过,诩相信,只要科举制度实行,再加上主公在境内大兴官学私学,这寒门子弟即可获得读书渠道以及升迁途径,数年之后,这天下的士人学子就会真正开始为了大汉朝的利益着想,为了国家真正的殚精竭虑,奉献自己的学识。”

    “眼下的太学学子终归不过是一时之疾,虽然棘手,却终归不能长远矣。”

    刘俭心中暗叹:终归还是察举制惹的祸呀。

    但你不能说察举制不好,至少比起原先的贵族世袭制,察举制已经算是历史性的突破了。

    但事到如今,也是时候用更为先进的制度来取代察举制了。

    不过想要一下解决太学生的问题-->>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