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事,出太仆之口,入吕布之耳,吕布用性命发誓保管不让第三个人知晓。”

    王允急忙摆了摆手道:“奉先误会了,王某并不是这个意思。”

    吕布用力的撑起身子,站在厅中,向着王允长长的施了一礼。

    “还请太仆教我!”

    “都尉何必如此?快快请起!”

    王允也是急忙起身,请吕布坐下。

    面对吕布不断的恳求,王允终究是长叹口气,勉为其难的给吕布讲解了起来。

    “奉先啊奉先,你可知道如今对相国来说最重要且又最难办的事是什么吗?”

    吕布思索片刻,方才试探性的开口问道。

    “依布看来,今对相国而言,最为难办的,还是科举新政之事。”

    王允言道:“正是如此,科举之政事关重大,虽得中小豪右拥护,但各州顶级阀门之家终归还是反对者甚多,如今科举只在刘德然的治下有所推进,这对于相国来说,乃是最为丢脸之事,也是最为心忧之事。”

    吕布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王允言道:“然,对于相国而言,眼下想要将科举推行下去,就需要一个突破之地,而在相国治下,司州的顶级阀阅之门反抗的最为厉害,但司州偏偏又是在相国治下,还是长安向东的屏障,若是能够在司州落实科举,对相国而言,无异于解决了一桩心头大患!”

    “司州的科举一旦推行下去,则天下震动,海内翘首望而归附,这对相国来是,乃是天大的好事,更是一桩足矣名流千古的功勋。”

    吕布伸手挠了挠自己的下巴。

    “太仆所言之事虽好,只是在我听来,似与布没什么关系……推行科举之事,如今由相国一手把持,五官中郎将刘景升则是代相国编纂科目,布一介武夫,不会别的,只会打仗,似此,又如何能帮助相国成事?”

    吕布的话中之意很明显,你这立功的方法,我不够专业,我干不来。

    王允哈哈大笑,道:“都尉错了,自古以来,所谓的新政,则必然会伴随着诸多叛乱,改革一朝之政,则势必伴随着战争,科举推行表面上看乃是文事,实则非得以武略相济,方有所成。”

    “董相国乃是善于用兵之人,遇到事情,每每都是-->>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