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如现管,特别是地方诸族的势力日渐强大,这也本也是无可厚非之事。

    但在这个状态下的刘宏,一时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

    毕竟,十年的皇宫生活,让他对地方的认知逐渐脱节,虽然知晓豪右势大,但在刘宏心中,至少皇帝的声望在地方应该还是有一定威慑的。

    但实际上,是一点都没有。

    可按道理来说,不应该是这样的,因为大汉朝数百年来,自然有一套稳固皇威的办法,而且还很是奏效。

    在经过了一番自我心理疏导之后,刘宏又看向了董扶。

    能够为刘宏解释心中疑惑的,此刻也只有他了。

    这位当代著名的谶纬大师的名望,刘宏多少也是知晓的。

    “董卿啊,刘玄德适才所言,可是真话?”

    董扶向着刘宏欠身,慢吞吞的道:“回陛下的话,老臣祖籍益州,和刘玄德的家乡一样,都是边郡之地,中原繁富之地,老臣不知晓,但益州的情况,却如玄德所言,正是如此,就是如今的边郡中人,只认太守和豪右之主,不认陛下。”

    这话说的很有水平,也很容易让人相信。

    董扶若是直接说刘备的话是对的,多少会让刘宏心中有异,觉得他们是不是在危言耸听。

    但是董扶说的,偏偏是“边郡”,是他自己的家乡,至于中原什么样,他不知道。

    这样乍听之下,就会自然而然的觉得他的话非常可信了。

    刘宏似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为何,为何会这样?我汉家官学,一直以来都是独尊儒术的,今文学派的学说又一直辅之以谶纬,为何还会出现这般情况?”

    刘宏话中的深意,董扶很清楚,他明白刘宏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如今天下学术,古文经学派推陈出新,人才济济,占据朝野之外的民间,声名赫赫。

    今文经官学腐朽不前,老派阀阅学生虽能占据朝堂,虽是官学主流,但却日薄西山,逐渐不敌古文经学在天下的权重。

    但即使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古文经学依旧不能顺利的挤压掉今文经学派,成为朝堂和官学的主流,这是为什么?

    当然,很多人会觉得是因为今文经学派中的人都是老牌阀阅,他们手中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