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是极高的。

  果然,晚宴之上珍馐满桉,佳肴满目,还有大王赐下的美酒,更是让众人吃的心满意足。

  一场晚宴,只谈赵佗这一次的远征胜利,对于之前的李信、蒙武败绩绝口不提。

  秦王政更是点名让赵佗为参加宴会的大臣们,讲述他率***战数千里以及大败楚国左司马的种种光辉事迹。

  赵佗的口才在嬴阴嫚的锻炼下本就极好,此刻又知道秦王政的心思,自然讲的是分外精彩,跌宕起伏,战场上的重重杀机,让众臣皆为惊叹。

  “我今日方知,赵中更之爵,实至名归啊。”

  老丞相隗状第一个开口赞叹,带有示好之意。

  尉缭亦颔首赞道:“好一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

  “你赵佗背水为阵,看似犯了兵家大忌,实则是在绝境中暗藏生机,更有后伏奇兵,冲阵夺旗之策奠定胜机。此等对兵法的灵活运用,足以让天下兵家之徒尽数习之,老夫亦是佩服。”

  听到尉缭这般赞叹,赵佗不敢托大,忙道:“尉公过誉了,小子亦是常习尉公兵法,方能有些许成就,若无尉公教诲,亦绝无赵佗取胜之事。”

  赵佗说的教诲,是指尉缭编着的那套《尉缭兵法》,也就是后世俗称的《尉缭子》。

  邦尉府将其应用在秦***伍中,每一个上战场的秦将基本都看过,所以赵佗这话说的倒是也没错。

  …

  尉缭呵呵一笑,摆手道:“你赵佗这话倒是让我想起荀卿那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老夫的兵法或许对你有触动,但你能够达到今日的地步,亦是你赵佗自己的天赋和努力,否则看过老夫兵法的人那么多,为什么却只有你赵佗一个能立大功呢?赵佗啊,你莫要再谦逊,说不定老夫上了战场,还不如你呢,呵呵……”

  旁侧的李斯眼皮一跳,尉缭引用他老师荀子的话来称赞赵佗就算了,那句“为什么看过尉缭兵法的人那么多,却只有你赵佗一人立功”则刺痛了他的心。

  李斯总觉得这尉缭是在讥讽他李斯的儿子。

  李由,亦是熟读兵书。

  李斯看着殿中那个被大王宠爱,被诸卿吹捧,神采飞扬的少年人。

  再联想到前两日李由落魄回到咸阳,以及在听闻赵佗立下大功后当场晕厥的场面。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