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地方大员都被亲兵拖走,求饶声渐行渐远。

    张献忠嘀咕了一句:「咱老子以后也想要贺逢圣这种人给咱老子当官。」

    于是乎,张献忠决定在武昌开科取士,拣选人才。

    他先是自称「大西王」,改武昌为「天授府」,改江夏为「上江县」,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

    随后设六部和五军都督府,及委派地方官吏。比照的是明朝六部和州县,一字未改。

    但张献忠身上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太过随意。

    被他任命的六部和州县官员,按照惯例都向他磕头行礼,领了印绶再赴任。

    张献忠大剌剌的坐在宝座上,并把王府的金银抬来。

    对他阿谀奉承到位的,赏银一百两。

    不到位的,赏银五十两。

    擅长察言观色的前明锦衣卫都督同知刘乔,不拍马屁,而是非常实在的献上两位美女。

    张献忠一高兴,封了他一个锦衣卫都督。

    滥赏、胡乱封官和凭好恶封爵赐赏,足以证明张献忠压根不懂怎么治理。

    一切好恶都由个人,也就意味着那些官员都不会认真治理,只想着怎么巴结张献忠。

    六部及各州县官员安排到位,张献忠与十二月十一日开科举。

    由于湖广备受兵燹之苦,大量湖广的文人士大夫都已经选择抛弃了大明朝,都来参与科举。

    张献忠大喜过望,在楚王府门前竖起了两面大旗。

    一面写着「天与人归」。

    另一面写着「招贤纳士」。

    又在武昌九门悬挂旗帜,上书「天下安静,威震八方」。

    科举结束,张献忠带着中举的仕子登黄鹤楼,面对滔滔江水,顿时诗兴大发:

    「滚滚江流去不还,隔断龟蛇不相攀。龟山就譬比李闯,咱老子站在蛇山。」

    惹得众仕子在内心发笑,脸上不敢表露出来。

    当然,他们对于张献忠也没有过多的怨气。

    相反他们还挺亲近张献忠。

    原因无他,全靠明军的衬托。

    张献忠的军纪本-->>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