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按照大明朝规则,明将这种坐视主帅被围而不救的行为,必定会被弹劾。

    挨弹劾之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去蹲诏狱。

    明末不少著名人物都蹲过诏狱,其中就包括一直蹲到现在,毁誉参半的前辽东经略杨镐。

    至于蹲诏狱是什么滋味,恐怕只有体验过的才知道。

    如果袁应泰传令,则将领可以免去弹劾,但他要受到言官攻讦。

    杨承应很了解,说道:“我知道大人的担忧。请问,大人有没有想过自己战后会被免职。”

    “这个嘛……”袁应泰尴尬的笑了笑,“确实想过。而且,恐怕会真的出现。”

    “既然避不过去,不如坦率面对。”

    “你的意思是……让我担下‘不救援’的罪名,在奴酋撤兵后,主动上表朝廷隐退。”

    “正是。保住辽阳城,就保住了辽东的咽喉之地,相信大人这样一代鸿儒,应该很清楚这意义有多重大。”

    这一番话,鼓起了袁应泰的勇气,“好!我即刻传令各地,不许他们来救援辽阳城,各自坚守,以防备奴酋的进攻。”

    “大人英明。”

    杨承应对袁应泰说这些,其实也是保全他的意思。

    胜利之后,肯定会为了军功的问题吵起来,袁应泰极有可能会得罪不少前线武将,如果不表现出保护武将的姿态,恐怕下场不妙。

    急流勇退,远离不属于自己的岗位,在这辽东未尝不是一件幸事。

    也算是杨承应对这位对自己信任有加的文官,最后的报答了。

    袁应泰的这番举动,让努尔哈赤的又一个企图泡了汤。

    眼看时间一天天的过,而辽阳城作为大明在东北重镇,囤积了大量粮草辎重,围而不攻也饿不死里面的守军。

    努尔哈赤决定,既然眼前之敌如此难以对付,不如干脆来一招虚虚实实,自己在辽阳周围布下疑兵,然后率领八旗精锐真的去经略辽阳城附近堡垒。

    反正,明军的野战能力是战五渣,努尔哈赤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后背有明军。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