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阶段都不会得到太高的评价。

    刘备也是没办法,这段时间急的要死,赶紧的召集三省六部的官员和军方代表一起开会,商议该怎么面对现在的局势。

    打是不能打的,那么只能从政治角度去解决这个问题.到底该怎么对孙权进行定义。

    这个问题,即使是诸葛亮也很麻爪。

    这已经偏离了当初他制定《隆中对》时候的局势环境了诸葛亮也没有想到孙权居然会悍然称帝。

    在诸葛亮看来,现在的局势,其实对孙权最有利的是守着大汉吴王的头衔闷声发大财,既不接受曹魏的封赏,也对刘备这边敷衍应对,坐看魏汉两家争斗。

    这样的话,虽然有让孙权坐大的危险,但诸葛亮认为,只要大汉这边能压制住曹魏,抢先占领中原地区,那就可以继续保持对孙权的压制,同时切断孙权和曹魏联合的可能性。

    但孙权现在称帝,一切的计划都乱了。

    孙权这一称帝,不仅曹魏不能忍,大汉这边也不能忍。

    可如果大汉也出兵攻打孙权的话,那孙权是绝对撑不住曹魏和大汉的联手夹击的。

    一旦孙权灭亡,而刘备集团又不能抢占长江防线的话,那么曹魏一家独大之下,以刘备集团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要独抗曹魏,实在是太困难了。

    因此,诸葛亮的建议是,不能承认孙权称帝的合法性,同时也不能坐视孙权灭亡。

    诸葛亮的建议跟贾诩的建议有相似之处,那就是派使者斥责孙权“僭越称帝”,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诸葛亮只是建议让在荆州的关羽和王基加强对江陵,武陵,零陵,江夏四郡的兵力部署,做出一副要进攻江东的样子,但实际上按兵不动,坐观江东和曹魏大战。

    贾诩是建议曹丕真打,只是怎么打需要好好谋划,可大汉这边是真没有这个能力去真打,所以摆出一副架势来给天下人看,回头再看孙权的反应,是不是可以用政治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刘备思来想去,再三权衡利弊后,无奈的接受了这个建议。

    诸葛亮这个中书令做出了决策,刘备这个皇帝采纳了,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尚书省去执行,门下省负责监督了。

    法正领命后,叫来了户部尚书刘巴和兵部尚书张溪,跟这俩商量关于改变荆-->>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