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从小接受培养,接班父亲家业的人,在胆略上,跟曹操差的不是一点两点。

    因此,曹丕下令,让曹仁带回来的中军暂时先休整,休整十天。

    十天之后,曹仁亲自带领两万中军,去宛城救援张辽,主持宛城防守战,务必挡住关羽的进攻,守卫住宛城。

    至于长安,曹丕继续坐镇长安,让自己的亲信夏侯尚率领剩下的三万中军拱卫长安。

    至于在渭水沿岸的曹军,曹丕也给出了“尽量坚守,若事有不谐,则退往长安暂避”的命令。

    曹丕摆明了就是要拖,拖时间,拖后勤,依靠长安坚城,拖垮刘备。

    这个战术很保守,也显得有点怂.但只要拖到刘备退军,那曹丕也可以对外说,是自己击退了刘备,倒也不算丢人。

    而且曹丕好歹现在还在长安镇守着,至少没有临阵逃跑,多少还是有点人君风范的。

    曹丕做出了这样的战略调账,曹仁只能叹口气,最终什么都没说。

    一方面作为臣属,曹仁无法对主君的决定说三道四,另一方面,曹仁也没法去指责曹丕的决定到底是对还是不对。

    即使自己有心跟刘备去决战,但是不是能打赢,其实曹仁心里也没底曹操毕竟不在了,曹丕又没法给曹仁那种主心骨一样的感觉,也许这样保守的选择,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

    事实上,曹丕选择放弃跟刘备军决战,固守三辅及长安的决定,多少也让刘备有点难受的。

    仗打了半年了,这半年的时间,刘备军的后勤补给一直是走的从祁山道出发,进入天水郡,然后在西县囤积,最后从西县再转运到陇山道.这条补给线,实在是太长了。

    虽然这么做是无可奈何的事情,同时也是为了保证补给线的安全,但这年月运送粮草,不仅要调用大量的民夫,而且这些民夫的吃喝,都是要消耗掉一部分粮草的。

    补给线越长,民夫会消耗掉的粮草就越多,送到前线的粮草数量就越少。

    因此,即使有诸葛亮这个擅长计算的人主持后勤,刘备军在后勤上的压力也一直很大。

    现在打通了褒斜道,诸葛亮再组织运送粮草就不需要再通过遥远的祁山道了,可以直接走褒斜道运粮但褒斜道运粮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足够的囤积点,风险会比较-->>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