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的官盐价格,是一斤盐换五十斤粮食,但这是让老百姓拿粮食去换盐,不是说盐户也能获得同等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的事儿,在这个乱世根本不新鲜。

    山上的山贼,其实就相当于是世家养在山上的盐户而已,所以世家给他们的价格,是一斤盐换十斤粮食。

    这个比例,也就是将将的让山上的山贼们能活的下去,持续给世家劳作而已。

    现在张溪把价格足足提高了一倍,这对山上山贼的吸引力,那是巨大的。

    而有了前一批下山投降的山贼作为榜样,剩下的山贼,顿时心里都开始松动了。

    而唯一还在限制他们下山投降的关键问题是——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是汉人。

    先下山投降的那一千人,基本都是汉人,而且还基本都是巴东郡本来的盐户。

    大汉是盐铁官营的,所以这年头的盐户,是由官府供养的,每个月给与一定的供养,然后用盐来换取粮食有些像现在的计件制打工人。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么当盐户,除了没啥人生自由外,其他也挺好的。

    但一旦到了乱世,粮食价格上涨,官府崩坏,没人给盐户供养,同时又不给换粮食了,这些盐户就会第一个活不下去。

    这一千多人,基本都是在刘备入川的一系列战争中,失去了供养,不得不为世家大族干活的。

    现在下山投降张溪,不过是换个打工对象而已,对他们来说,区别不大,更别说张溪给的粮食还足够多。

    但山上剩下的几千山贼,他们并不是盐户,甚至大部分都不是汉人,而是賨人。

    这些人对当盐户没有兴趣,他们更担心的是,汉人是不是要对他们赶尽杀绝。

    这些賨人,其实原本也不是巴东郡的,而是从巴西郡那边迁移过来的。

    他们属于賨人的外围势力,因为跟汉人相处的时间更长,汉化的更严重,除了保留了自己的祖先崇拜方式外,跟汉人的差别并不大。

    随着北方流民的涌入,益州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进一步的压缩了賨人的生存空间,所以有些賨人就从巴西郡跑到了巴东郡来谋生,又正好赶上宝源山的盐泉暂时无人看管,一些賨人就占据了这些盐泉,跟山下的汉人交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