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和招贤的方式,吸引了一些荆州士族的人前来投奔,有些人的能力,就是诸葛亮和庞统都觉得相当的出色。

    比如说郝普,廖立,潘濬,习宏,习珍,马良,向朗等人。

    所以,刘备打算从这些人里面提拔三个出来当太守,顺便也提拔一批荆州本土派的官员上位,增加荆州本土派对自己的支持力度。

    刘备看人的水准自然是很高的,他选出的备选人物自然也各有各的才能,而且全都是在三郡基层里呆过一年以上,熟悉基层政务的人。

    但这时候的太守,是总览一郡军政的人,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刘备一共才几个郡呐,不得不好好慎重考虑一下。

    因此,刘备也想听听手下四大谋士的意见。

    尤其是诸葛亮和庞统的意见。

    诸葛亮现在是刘备的大管家,在荆州人脉广泛,对这些人都有所了解。

    庞统本身是襄阳庞氏出身,对荆州士族的情况也非常了解,而且庞统在出仕刘备之前,是以品评人物闻名的,他来给出参考意见,是再合适不过了。

    至于徐庶和张溪,纯粹就是刘备照顾他们情绪,找来凑数的。

    如果非要说,徐庶和张溪虽然是颍川人,但他们俩都是刘备到新野后投奔的,也可以算荆州派。

    但这两人在荆州派内部的人脉关系很一般,毕竟不如诸葛亮一家在荆州呆的时间长,也没有庞统的本地人优势,所以两人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在这种事情上,不会多说话。

    刘备也只是象征性的问了两人两句,剩下的都是听取诸葛亮和庞统的建议,定下来长沙太守是廖立,零陵太守是郝普,桂阳太守是向朗。

    至于习宏,习珍,潘濬,马良四个人,刘备还是决定留在自己身边,作为左将军府的班底,帮助自己处理事务。

    张溪在会议上没有多言,但等会议结束后,张溪却私底下找到了诸葛亮。

    既然潘濬都出来了,那么作为潘濬表兄的蒋琬,跑哪儿去了?!

    未来的季汉四相之一,诸葛亮未来的指定继承人这样的人才,诸葛亮就不打算推荐推荐?!

    对此,诸葛亮只是苦笑了一下,然后说道,“蒋公琰虽有大才,然,仍需勘磨,未可轻用。”

    张溪顿时-->>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