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斤,而汉之一斤换算现代的话,则是二百五十克,也就是半市斤的份量。

    这么一换算,也就是说四百料的大海船,一次就能运送超过六千石的粮食。

    别觉得少,在这个时代来说绝对是庞然大物了。

    至于二百料的小海船,自然无需多说,直接减半就是。

    不是说拿不出更大的船来,这是有着实际上的困难的。

    首先就是建造难度。

    大汉可没有后世那么多的高素质人才,数理化张口就来,画图纸分分钟拿捏,各种知识基本上都是略懂。

    这个时代的百姓,绝大部分都是文盲,大船的技术水平也高,他们难以理解上手困难。

    而极少数高素质的人才,又不可能跑到这儿来造船,所以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建造超大型的海船不是不可能,而是会花费几何倍数的时间与精力,外加人力物力。

    就跟小日子过的不错的某和号一样,有造这玩意的时间精力人力物力,改成造几艘航母,作用绝对是天壤之别。

    其次就是,这个时代的基础建设基本上等同于无。

    除了秦直道,各地官道,以及少部分的大型城市之外,其他地方基本上就没有基础建设这种东西。

    海边压根就没有海港这种东西,顶多是有些小渔村。

    至于说各种海港的配套设备,那就更是天方夜谭,听都没有听过了。

    能够有几条深入海中的栈道,这就是世界名港了。

    没有合适的港口,海船造的再大也没有用,因为吃水体积等方面的缘由,压根靠不过去。

    若是停靠在距离岸边很远的地方,只靠小船接驳运输,那还不如直接造小些的船只方便。

    正是因为有着诸多的问题,所以超大船只什么的,现在并没有出现的余地。

    来到官衙,李当户翻阅了有关船只建造的相关资料。

    “大兄。”一旁的李敢有些不耐烦的说道“还是先去看看兵马吧。”

    李当户抬头看了眼自己的小弟,伸手指了指一旁的一摞资料“坐下,把这些都给我背下来。”

    这年头可不是后世礼乐咳咳,是亲情淡漠的时代。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