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他们的宗庙。

    经过三天特殊朝会的商议,决定先推出两点举措,其一就是各地官府负责售卖蒙学三册,一文钱一册,人人都可以来买。全国统一价格,严禁任何私人或者官府加价,查出一件立即下狱严惩。

    另外在各个县衙门口,刻书宣化,每逢初一十五,各地县令都要亲自出门,给百姓教授讲述刊刻的蒙学书籍。

    为什么大唐读书人少?一来是书册珍贵,二来是私塾先生紧缺,许多百姓家里买起两本书,却无人教导识字,也是无用的。而且更多的普通人都是家庭穷苦,温饱都成问题,哪里还有闲钱和时间去识字呢?

    现在有政策,县令初一十五出门授课,专门教蒙学识字,大大的缓解了没有蒙学先生的难题。

    萧锐更是组织了一批人,将三字经编成童谣,传遍四方。这样的话,孩子们一边念诵着童谣,一边对照着县衙门口的石刻,慢慢也可以认得许多字。

    总之这一条条的政策和层出不穷的手段,不仅仅是五姓七望,许多门阀世家都慌了。

    士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识字。不,是因为常年把控着读书人。每个强大的门阀世家,都有自己很高档的、秘传的家学传承,这才是各家的根基。

    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哪怕再有天赋,识字无门,不还是做不了官?

    可现在好了,先是土豆粮食推广全国,让人人吃得起饭。现在又是书册便宜到一文钱一本,让人人都读得起书,要不了多少年,天下人人都识字,那朝廷岂不是想用谁当官都行?岂会只用士族子弟?萧锐和皇帝下的是连环计呀。

    “怎么办?怎么办?一文钱一本的书?别说寒门子弟了,就是那些街头的乞丐,一天随便也能乞讨来一文钱的。萧锐,萧锐……这是真正的阳谋,怎么破局?”

    不仅仅是荥阳郑氏、范阳卢氏,几乎所有家族都在发愁。

    当然,也有许多家族拍手叫好,比如孔圣人的后人,孔家孔颖达就亲自登门道谢。复圣颜回的后人,颜家颜师古也送来贺礼……

    一时间萧家庄可热闹了,来了许多生面孔。

    萧锐推也推不掉,自己又不喜欢应酬,只能将老师李纲夫子请了过来。

    孔颖达提到:“侯爷,既然那书册都一文钱一本了,为何不干脆免费发放呢?-->>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