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所以如果能出兵在关键时刻帮颉利一把,我们一定要帮。”

    渊盖苏文是有见识有能力的,一番分析很透彻,而且决定也很果断。

    “可是,我们的兵马一动,立刻就会被幽州兵发觉……”

    “不妨事,中原有个草木皆兵的例子,我们效仿一下,多树旌旗,弄些草人穿上衣服,做出兵力不减的模样。抽调四万大军北上借道。保证柴绍看不出来就好。”

    “那万一被人看出来,他们攻城怎么办?”

    “留下一万人把守城关,本相亲自守城,让柴绍看到我没有离开,想必就会以为五万大军一直都在。哪怕是被识破了,对方五万人攻城,一万人也能抵挡三日,到时再临时抽调国内兵马来援即可。”

    双方谁都没想到,大家的计策都一样,全都是瞒天过海。看来都是好演员。

    高句丽想象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不等他们的兵马进入草原呢,就遇到了阻碍。

    北方三族的领地,说的是室韦、靺鞨、契丹三族。这里面的室韦、靺鞨两族,位于北边地广人稀苦寒之地,而且跟大唐来往并不密切,整日温饱都靠打猎呢,无力参与纷争。

    所以借道不借道的无所谓。哪怕高句丽四万大军招呼都不打,直接路过,他们也无力阻拦。更何况高句丽还派人打过招呼,给了点点好处许诺,二族当然乐见其成的借道。

    唯独契丹不同,契丹的领地南边紧挨着幽州,西边紧挨着突厥草原,属于游牧草原地域,相对富庶许多。再加上前年靠上了大唐的关系,这两年一直在发展养牛经济,所以实力越发强大。

    听说高句丽要派兵借道,去支援突厥,契丹王大贺摩会当场就给拒绝了。

    “借道契丹?怕不是奔着吞并我们来的吧?中原有个假途灭虢的故事,我们是听过的,领地岂是随便能让人通过的?此事休要再提!”

    高句丽使臣没想到,这位契丹王竟然还是个中原文化通,假途灭虢的故事都知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