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将吕不韦挤下去成为右相。

    虽说王绾和蔡泽也不大可能会如此,但王绾的性子稍微急了一些,而蔡泽的声望太高,不利于吕不韦以右相身份执政。

    当然,其中还有嬴政的些许私心。

    前些时日,廷尉正告老致仕。

    在廷尉府中,廷尉正是廷尉副手,协助廷尉审理狱案,相当于其他诸卿之丞,秩禄一千石,也算是大秦的核心圈里的一员了。

    如果身为廷尉的隗状再向上升,那么廷尉便空出了两个最重要的职位。

    而这两个职位,嬴政打算留给数月前前往陇西郡救灾有功的李斯和在颍川郡为秦国收拢韩国人心并推行秦法的韩非。

    韩非自秦国伐韩开始便在韩国推行秦法,走遍了韩国的每一个角落,深入乡里,从小圣贤庄忽悠来不少对精通法学的士子一同入颍川郡普及秦法。

    皇权不下乡,但当这些个士子和不少识字的秦军将士一同下乡为民众普及秦法,那么地方三老对法律的解释权便被大大削弱,至少民众不再会对于三老们解释的律法深信不疑了。

    基于这两个原因,嬴政选择了隗状担任左相。

    对政治敏感的人在得知了李斯和韩非被任命为廷尉以及廷尉正的消息后,敏锐地发现,如今秦国的朝堂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登上了舞台,进入了秦国朝堂的核心圈子。

    洛南君、卫尉兼内史张机,内史丞冯去疾,内史尉冯劫,廷尉李斯,廷尉正韩非,上郡郡守芈启,太原郡郡尉芈颠,新任左庶长屠睢,重新恢复了五大夫爵的任嚣,五大夫王贲、蒙恬、李信、羌瘣、杨翁子,公乘苏角、冯毋择,公大夫涉间……

    从文到武,由嬴政提拔或间接由张机这位嬴政的知己替嬴政提拔的年轻人渐渐地在朝堂上占据了越来越多的位置。

    而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们,被朝堂群臣称为青壮派,青壮派占据了越来越多重要的位置。

    要知道,如今还是王齮、蒙骜、蔡泽这一代昭襄王时期的旧臣还未退去,王翦、蒙武、王绾这些庄襄王时期的旧臣还未接替上一代登顶的情况下,青壮派的领袖已然登上了大秦的权力巅峰,与一众老臣并列。

    这个青壮派领袖,自然便是那位刚刚攻灭韩国,身兼数份要职的洛南君张机。

    而就在秦-->>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