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都周室后裔,姬姓子弟,因此韩、魏、燕、卫四国同时有了成为姬姓主脉的机会。

    韩国国力衰微,又喜欢当墙头草,摇摆不定,无论是国力还是名望,都没有成为姬姓主脉的机会。

    魏国中兴,成为了燕国的竞争者。

    至于卫国……太过弱小,没有威胁。

    不过,卫国还是可以对魏国造成困扰的,他不认为长期被魏国压迫的卫国会对魏国没有任何怨言。

    “卫国是弱国,小国,本君也不敢奢望那些卫国没有资格拥有的东西。”卫君易对着在场众人行以揖礼。

    毕竟无论怎么说,他也是一国君主,是周室封君,身怀周室血脉,这番说辞和姿态,已经是将自己的尊严放在众人脚下了。

    “本君虽然提议将会盟地点放在卫国,但并非是卫国都城PY,而是希望在首止举行会盟。”

    “首止?”

    众人惊讶出声。

    首止这个地方,对于各国来说并不算太陌生,尤其是韩、魏、燕三国。

    齐桓公三十一年(公元前655年),已经成为实际上的春秋霸主的齐桓公组织诸侯国会盟。

    鲁僖公、宋桓公、陈宣公、卫文公、许僖公、曹昭公等各国国君与会,并一同朝拜了特意前来的太子郑,即后来的周襄王,通过尊奉这位周太子来安定周王室,史称“尊王攘夷”。

    而当年的会盟之地,就定在首止。

    不过,卫君易选择首止作为会盟地点也并非全是为了“尊王攘夷”的意义,而是考虑到了合纵的团结性。

    卫君易指向挂在帅帐中的地图,指出了列国的位置。

    “首止向南与淮北之间距离不过三百里,在首止会盟,足以起到保卫北的作用。

    而且首止一地,又是韩、魏国两国与秦国接壤之地,不仅保卫着两国的国境线,也使得列国随时可以经由卫国国土对秦国所占据的河东、河南两地造成威胁。”

    看上去卫君易似乎真的一心一意地在为了合纵考虑似的,

    对楚国有好处,对韩魏有好处,自然便得到了楚国、韩国和魏国的支持。

    而当六国之中除了燕国始终保持沉默以外,有四个国家选择支持,因此,会盟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