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文化上大一统的好处。

  从最根本来说,燕国虽然一直被许多人诟病胡人太多,甚至被蔑称为蛮胡之国,但从内心最深处是被认可的。

  从姬昭穿越而来,他对诸夏改造最大的一点就是思想。

  在姬昭未曾穿越的那个世界,士人的首要目标是完成自己匡扶天下的大任,士族则家在国前,胡汉之辩也没有那么成体系。

  但现在不一样,经过洛氏一千多年的宣传,现在虽然没有产生民族国家,但夏夷间的铁幕却横贯在中间,这是一个只能进不能出的铁幕。

  胡人可以进来转化为夏,但条件是比较苛刻的,是要从思想上完全入夏才可以的,而背弃这一点的,将会受到莫大的歧视。

  燕国是诸夏之国,这是曾经的洛氏所认证的,投降给燕国,只要不是那种极度反复无常的无耻之徒,不会引起太大的波澜。

  当然,忠义这两个字肯定是落不到身上了。

  ……

  魏国东都洛阳,洛河之水依旧潺潺流淌,在洛河边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人在朝拜,神威如狱真是名不虚传,如今洛神信仰遍布广大,立起了不知有多少庙宇,在每一座寺庙和道观中都能够见到洛神的神像,还有无数单独的庙宇,尤其是紧邻着洛水的洛阳。

  洛阳即便只是东都,但依旧是天下最繁华的城池,相比较为偏远的长安,位于天下之中,又有无数冠冕明珠加在头上的洛阳,更像是诸夏的首都。

  不过洛阳如今的军事作用的确是不大,河洛地区北部和燕国隔着黄河对望,东部则和汉国、梁国隔着虎牢荥阳对望,南部和梁国隔着数部关隘对望。

  这种几乎是被包围的形势,若非有洛阳八关在手中,魏国关中也能给予助力,早就应该被攻克了。

  但如今说能不能守住,谁都知道,河洛是守不住的,无论是谁,都一样。

  逐鹿中原,在四国各占一边的情况下,变成了避开中原,以防止被三国围攻。

  所以燕国要先进中原,再东出、南下双管齐下,先夺取崤山以西和黄河以北的土地,再图谋洛阳。

  汉国要先北上灭掉燕国,或者南下灭掉梁国,而不是直接东进攻取河洛,若是汉国这么做,立刻迎接的就是三国群殴。

  梁国是唯一一个能进攻河洛的,正如春秋时楚国向周天子问鼎一般,梁国可以将河洛和现在的土地融合,但最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