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群臣诧异道:“大王,若是魏楚汉三国都不参加,仅仅只有我燕国参加,那是不是有些……”

  慕容承光摆摆手,带着一丝肃穆说道:“你们的眼界还是太浅。

  我燕国和鲜卑间,没有深仇大恨,但是却有利益气运之争。

  大鲜卑山所出源流,只有一脉能成为胜者,要么我们败,然后臣服于他们,要么我们赢,他们臣服于我们。

  这与另外三国不同,大鲜卑山的子嗣只能有一个国家兴盛,我们必须要将他们彻底踩在脚下才行,成为唯一的正统才行。

  击败鲜卑后,洛氏人数稀少,不可能会接纳大量胡人进入凛冬城,胡人也不可能生活在那里。

  毕竟至今为止,我仍旧不知道,洛氏是怎么在凛冬城生存下来,而不造成大量死亡的。

  那么能够接受草原以及人口的,只有我们大燕,就如同承接宇文部一般,大燕的实力将再次迎来急剧的膨胀,等大燕整合了草原和幽并,十万甲骑南下,谁能挡我?”

  慕容承光说到这里,燕国群臣都有同感,当然燕国南下,不就是燕人无数忍受辽东的苦寒,每逢寒冬时,都会有人冻死,凛冬城可是在前燕都再往北千里之遥啊!

  那个地方有多冷,简直无法想象,洛氏是怎么活下来的,真是稀奇。

  而后便被慕容承光所说的前景所震撼,十万甲骑,那是先汉在国力最顶峰的汉孝武皇帝时期才勉强达到的。

  那个时候的甲骑成本相对比较低,还有大量的皮甲。

  若是能在这个时代,真的能有十万铁骑,慕容承光将会被戴上天子的冠冕。

  慕容承光振奋道:“况且大燕和洛氏的力量未必就不能和鲜卑争锋,发生在西域的事情你们没有听说吗?

  鲜卑单于竟然直接死在一剑之下,和当年董卓之事,多么的相像。

  洛氏的确是有一些我们所不能理解的手段,从使用的频率来看,或许不多,但应该还有,只要还有,就有大价值。

  洛氏本身的实力也很强,凛冬城据说有将近十万人,不算行将朽木的老人和没有战斗力的妇孺,按照五分之一算,十几岁到五十岁的男子差不多有两万人。

  其中有三千敢战士,以及其他青壮所组成的军队,留下种地和渔猎的人,抽调七八千人出征没有问题。

  再搭配上胡人的辅兵,这份战斗力,如何都算不上弱,只要不像神-->>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