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王伐纣开始建立千年世家》 第四十一章:起风了(7000字)(2/9)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青州是一个三足鼎立的状态。

  之所以不任命洛燕做幽州刺史,是洛燕自己拒绝的,而且他还劝说袁绍放弃了任命袁熙做幽州刺史的举动。

  至于原因相当简单,“自昭城相约后,如今幽州中,公孙瓒与刘虞间势如水火,只要等待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

  幽州士族如今还没有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倘若现在册封幽州刺史,反而会让幽州士族和豪强百姓都升起同仇敌忾之心,实为不智。”

  洛燕让袁绍收回了原先的想法,河北文武见此,皆对洛燕刮目相看,深刻地感受到了袁绍对洛燕的看重。

  洛燕一边为甄宓整理略显凌乱的发丝,一边回道:“幽州乱象已经显现,河北诸士皆在用计,筹集粮草,要攻下幽州。”

  要打仗了!

  甄宓懂商业斗争和宫廷斗争,但不懂这些军国大事,略有些担心的握住洛燕的手,忧心道:“良人,你要上战场吗?”

  洛燕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委婉的说道:“如今河北安定时间不长久,中原亦有强敌在侧,还不能安坐邺城。”

  创立基业时,但凡有大战,都需要一方之主亲自率领军队出战,目前还从来没有过君主安坐而得到天下的先例。

  尤其是决定势力生死存亡的大战,需要一系列寻常人不敢下的决策。

  君主坐在后方观战,除非有完全信任的全权统帅出战,否则几乎必败!

  但先不说到底有没有这种统帅,即便是真的有全权统帅,亦不如君主自己毫无顾忌。

  臣子就是臣子,有的决定是不能下的,比如那种将一切赌上去的决定,就是臣子所不能下的。

  而袁绍拥有如今的势力,就是一次次果断的将全部身家压上去,才能两次让实力胜过他的公孙瓒铩羽而归,才能在董卓面前赢得崇高的声望。

  但凡当初两次战争他不在场,结果一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

  六大诸侯混战时,所有诸侯都坐镇中军大营,事无巨细,自己决断,便是如此。

  时日悠悠。

  诸河北文武皆从邺城而走,带着河北最精锐的上万士卒,往幽州隐秘而去,洛燕伴在袁绍身侧,望着河北文武,心中在不断盘算着。

  袁绍意气风发道:“公孙瓒,好勇无谋,前番损兵折将,白马尽没,又在幽州中失士望,州郡士人皆从刘幽州而厌公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