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不考虑未来的话,这些大列侯的日子过的还是比较舒服的。

  因为侯国人口多,私军多,在地方就有实力。

  一旦逼急了他们,他们就能让那么仗势欺人的官员好好看看什么叫做开国勋臣的底蕴。

  面对王莽的招揽,不少家势衰微的列侯攀了上去,但是这些开国列侯的态度很是暧昧。

  尤其是那些有金令的列侯。

  因为王莽毕竟不是皇帝,一时的显赫不算是什么,这些家族动辄一两百年,如果每一个权臣都去攀附的话,早就死了不知道多少次了。

  石沉大海的信件并没有让王莽有任何的沮丧。

  因为镇守列侯本就是皇帝的最后一层保险之一,他和皇帝之间的关系算不上特别融洽,列侯们自然是有顾虑的。

  但是他拉拢列侯是顺手而为,不算是特别放在心中。

  因为现在已经不是靖难之时了,若是哪个时候,面对武德充沛的镇守列侯,王莽还真的需要顾忌一下。

  但是现在关东的大部分列侯和诸侯王,经过这么多年的荣华富贵,大部分都没有了昔年的勇武。

  这些诸侯王和列侯即便是加起来,实际上对长安朝廷也没有什么威胁,甚至在王莽的眼中,如果没有皇帝拉偏架,镇守列侯不一定就比当地的豪强强大。

  在王莽的改制计划中,列侯都不属于重点打击对象,本来就是一群废物,有什么可打击的?

  以关中御四方以朝廷御地方,这两条没有人说出来,但是却实行了这么多年的政策,导致谁掌握了中枢,谁就掌握了天下,除非天下皆反。

  但是王莽丝毫不担心,等到他掌握了朝廷的大权,只要不搞到戾帝时那种秩序全崩的境地,拥有三河六郡、羽林孤儿的他,将是无敌的存在!

  没有任何人是他的一合之敌!

  ……

  对于王莽,昭城洛氏同样一直都在关注,毕竟天下之间已经许多年都没有见过声望能有这么高的人出现了。

  当年王莽前来昭城求学的时候,就比较有名气,在洛氏子之间也有所流传,甚至还得到了一个“其诚近乎伪”的评价。

  这个评价虽然听起来怪怪的,但的确是实打实的称赞,王莽的那一颗坚定之心,任谁见到了都要高呼。

  “家主,前御史大夫突然参与了谋逆,在家中自杀,皇帝任命王莽为御史大夫。>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