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损,而是因噎废食。

  从内心深处同样想要改制,毕竟这天下摇摇欲坠是大多数人都能够看得出来的。

  尤其是频发的天灾彻底动摇了关中之地的经济基础,让人不由就想起了周幽王的时代,三河断流,当时关中的诸侯国甚至要整个国家一起迁徙,因为土地已经不再适宜生存。

  现在朝廷没有能力去赈济灾民,没有能力去处理这些事务,就连边疆军费都掏不出来了,如果不是在边疆实行了半封建制,那胡人就该来长安转一转了。

  听着一声声恭贺,王莽一一回应,众人都称赞他,登临高位却没有丝毫的倨傲,真不愧是巨君公!

  只有王莽知道,他需要更高的声望和更强的实力,一个九卿还不够,需要三公,不,需要位列诸公王侯之上才行。

  大丞相的位置肯定是不用想了,一直以来这个位置都是洛氏的自留地。

  但是有一个平替的职位,大司马大将军,做到这个地步,就可以了。

  大司马和大将军是两个官职,之前在孝武皇帝时,大司马是作为大将军的加衔而存在的。

  因为高皇后摄政时期,大汉定下了重内轻外,君持军权,抬高相权的政治规则,所以三公之中,丞相为首,大将军次之,御史大夫最低,而且可以说,把大将军和御史大夫加起来,也不如丞相,因为九卿有四个是丞相的属官,还有两个受丞相辖制。

  但是孝武皇帝为了抬举大将军的地位,于是创造出了大司马这个官职,作为军队的最高统帅,和丞相平级。

  单纯的大司马是没有实权的,但是地位很高,就像是之前的太尉一样,是个地位崇高的摆设。

  单纯的大将军则权力很大,但是却位在丞相之下。

  只有大司马大将军一起出现时,才是权力的极致。

  霍光就以大司马大将军加顾命大臣的身份掌握国政,这就是王莽的目标。

  想要做到大司马大将军,目前为止,无一例外,全部都是外戚。

  宗亲最高的就是刘子政的丞相之位,但是军权那是从来都是没有碰到过,只有外戚轮流掌握着最高的力量。

  进入长安城之后,王莽依旧保持着自己的作风,除了做一些本职的工作之外。

  最常做的事就是前往太学之中,去倾听那些士子的看法,看看他们对如今这个世道的见解,在其中培养自己的中坚力量。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