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见的。”

  刘邦脸上带着果然如此的笑容,他认为洛亦是在为自己的亲戚说话,毕竟当初他接近洛亦就是用的吕氏女婿这个招牌,知道洛亦还是比较认可这门亲戚的。

  但紧接着洛亦又说道:“大王,您还记得前些时日您在饮宴之上说的话吗?

  当时只有汉国之内的文武百官,您能顾全大局,这是臣所钦佩的。

  现在天下的诸侯都愿意追随您共同讨伐项羽,是因为您比项羽更加仁义,有长者风范。

  若是您现在连自己的发妻都不尊重,诸侯心中就会想:结发的妻子是素王保佑的,就连发妻都不尊重,难道会尊重我们这些外人吗?

  就连自己的亲戚都疏远,难道会亲近我们这些外人吗?

  这是臣为您而感到忧虑的。”

  话中全都是为了刘邦的大业,而且很有道理,刘邦喜笑颜开,仔细思索,赞叹道:“子玉,你说的是对的,寡人差点犯下大错,唉,幸好有子玉你在寡人身边。”

  洛亦见到刘邦采纳了自己的意见,当即笑道:“大王,上古的圣王都善于纳谏,您能够听从臣子正确的意见,摒弃不正确的建议,这就是您作为君主的天赋所在了。”

  这一番话既恭维了刘邦是优秀的君主,又称赞了自己总是提出正确的意见,可以说双赢。

  而且善于纳谏真的是圣王明君所必备的素质,这个优秀品质的核心不在于君主是否真的要听从臣子的意见,而是用这种方式告知天下的臣子,我愿意倾听伱们的意见。

  君主一旦打造出善于纳谏的人设,敢于蒙蔽君主的臣子就会减少,因为没人知道谁会突然将某一件事在劝谏的时候说出来,这意味着极大的政治风险。

  刘邦做事一向果断,很快就决定用最高规格的礼仪来欢迎吕雉,吕雉没想到刘邦会这么做。

  但她并不是一般的女人,不会被这些花招耍过。

  尤其是和洛新学习了这么久,她的政治权斗天赋同样觉醒,稍微一想就知道刘邦想要做什么。

  她选择了配合,就像是当初她和刘邦一起编造那个天子气的传言一样配合。

  虽然吕雉心中对刘邦不满,但她清楚的知道,在现在这种形势之下,壮大刘邦的实力才是对自己和吕氏最好的选择。

  唯一需要注意的是,在壮大实力的过程之中,吕氏得到多少利益。

  她不是那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