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能在校园里看到建筑工人,是因为伦敦大学成立虽然已经四年多了,但是由于其独特的开放立场以及饱受质疑的教育观念,所以学校常年处于经费短缺的状态。

    虽然这里偶尔也能收到一些进步派人士的捐助,但客观的来说,伦敦大学每年得到的捐助额还不及牛津和剑桥的零头多。

    甚至就连比伦敦大学晚成立的国王学院,其教育经费都要远比伦敦大学充足。

    原因也非常简单,从名字就能看出来,国王学院的创办人乃是现任国王乔治四世,学校背后还有一众托利党大佬撑腰,他们当然是不可能缺钱的。

    而伦敦大学因为经费短缺,所以校内建筑一直是修修停停,折腾了四年多才算是把教学区域都建的差不多,至于一些装饰性建筑或者画廊、图书馆这样的课外活动区域,还得一步步修筑和扩建。

    而且就算是现在这个建设进度,还是多亏了规划校园建设的大部分设计师也是进步派人士,所以他们并没有收取太多酬劳,甚至干脆义务劳动的情况下完成的。

    如果他们要是再按市场价格收费,那伦敦大学估计就没多少活路了。

    或许两百年后,这里的建筑专业能位居全球第一并非偶然,因为你估计再也找不到一所学生可以如此接近施工工地的学校了。

    如果学生们愿意,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坐在工地里上课。

    拜母校所赐,就连亚瑟和埃尔德这样的历史系与古典文学系学生,都比一般学校的建筑系学生懂建筑。

    或许这么说有些言过其实了,但就算他们不如建筑系的懂建筑,但至少他俩比建筑系的懂工地。

    此时的亚瑟和埃尔德正好路过古典文学专业的教室。

    埃尔德见状,兴冲冲的拉着亚瑟停在了教室的门外向里张望着。

    此时,负责教学的教授刚刚站到讲台上,只见头发苍白的老教授先掏出手帕擦了擦脸上的雨水,随后啪的一下把夹在腋下的足有几斤重的书本扔到了讲台上。

    只听见咚的一声,讲台上溅起了一片由粉笔灰扬起产生的尘雾。

    此时,原本坐在台下打着瞌睡的学生们也瞬间精神了不少,他们纷纷挺直腰板面向老师。

    老教授抬起手扇了扇尘雾,随后气沉丹田,涨红了脸,用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