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主演们互动后,电影开始。

    数小时后,网上贴出了关于《饥饿站台》的各种影评。

    “姜闻都没法改的剧本。”

    “露骨,确实太露骨了!”

    “随时会被禁,快去看!”

    “这电影没得奖实在可惜。”

    其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题目是:

    “路平安迄今为止尺度最大的电影!”

    网友们点进去看了带着一些剧透的文章内容后,虽然有失望,觉得和自己想的不一样,但也多少给电影带来了更多的观影好奇。

    这会给电影的票房带来多少加成尚不清楚。

    路平安也不看重这个。

    他看中的,是“评分”。

    第二天《饥饿站台》的评分出来了。

    8.4分。

    得知结果后,路平安露出微笑。

    实际上,他对《忌日》和《饥饿站台》的期望,除了电影票房外,更多的就是网络评分这一块。

    路平安并不觉得《忌日》和《饥饿站台》的票房能冲到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

    这俩片子都有其局限性。

    前者上映太晚,已经有碟片了。

    后者不太商业,比较挑观影人群。

    所以想要靠它俩来给《十面埋伏》的票房砍一刀显然不现实。

    但票房方面不行,口碑上面还是可以的。

    杀人和诛心,缺一不可。

    所以和豆瓣类似的电影评分计划应运而生。

    这就是为接下来路平安要创立的豆瓣网站做准备的。

    在国内电影评分网站没出来前,大众对电影好坏其实并没有一个特别具体的参考对象。

    很多都是权威影评人说了算。

    “大V、专家”们说好,那就真的好,民众怎么想的无所谓,民众的电影审美能作数?

    而更多时候权威影评人又是意见不统一的,很难让民众有个直观且统一的概念。

    所以豆瓣的出现,确实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种垄断-->>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