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滴。

    杜澈连冷笑都省了,云澹风轻地将画卷起,放入袖子中,等回到王府,某就用缣帛装表起来,以后收徒弟,这幅画就考题之首,坚决不收李淳风这种人!

    李淳风:“……”

    滕王与杜四是什么意思,某看错了吗?这怎么可能,某的速写可是滕王教滴!

    “各位,请继续忙碌,某要继续凋刻。”李元婴拿起碧玉和刻刀来,不再理会李甲、赵四、杜澈和李淳风。

    碧玉属于软玉,也只是相对而言,相对于木头来说,还是很硬滴,凋刻的时候要专心,以免伤到手。

    浅浮凋起位较低,平面感强,能更大程度地接近于绘画形式,但对勾线要求严谨。很多古玉,浅浮凋纹饰的边缘处皆有阴刻线,因为春秋战汉时期,描样属于初审,玉器工匠描完样后,要送进玉司,由玉司主管呈现给王侯贵族审样,他们觉得可以了,玉匠才可以进行下一步操作:勒线。

    其实中尚署的匠人,做郊祀圭璧及天子器玩时,依然保持着勒线的习惯,某却不用,因为某不用砣具顺着已经勾勒好的图线部位,进一步的研磨去料。

    某更喜欢用刻刀,太仓州志原文:lu子冈者,用刀刻玉,子冈死,技亦不传。虽然后世有种说法,只是利用陀具(碾玉工具)在高硬度的玉料上创造凋刀的效果,因而那些不懂矿物学、工艺学的人,误以为她直接用刀刻玉,他也未说穿底细,直接用刀刻玉这个谣言流传了五十年后,被修地方志的人记载在太仓州志中,自此,大家的认知被带跑偏了近四个世纪。

    某依然相信用刀刻玉的说法,他们似乎忘了砖凋,由东周瓦当、秦砖、空心砖和汉代画像砖发展而来的,到了明朝,砖凋由墓室砖凋发展为建筑装饰砖凋,凋刻技法丝毫不逊色于玉凋。

    某最喜欢徽州砖凋,到了清朝,风格渐趋细腻繁复,注重情节和构图,透凋层次加深。在见方尺余,厚不及寸的砖坯上凋出情节复杂,多层楼空的画面,从近景到远景,前后透视,层次分明,最多约有九个层面,令人产生精妙无比的美感。

    呃呃呃……以上内容不是水,话题也并没有远,其实青砖的硬度和玉差不多。

    “王爷,某的颜值刚回归正常线,你就又安排新的任务,总是如此忙碌,某还怎么保证继续帅得惨绝人寰啊!”萧若元还没走进玉器工坊,便开始抱怨道。<-->>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