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第一百七十五章 士农工商,祖宗之法不可变(3/7)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老刘,你以为,为什么会有士农工商的说法。”

    苏璟朝着刘伯温问道。

    刘伯温思考了一下,回答道:“《管子·小匡》中曾言: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

    “《淮南子·齐俗训》中言: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商与商言数。”

    “自春秋战国以来,士农工商便盛行而来了。”

    刘伯温读的书还是多的,这些都记得很清楚。

    苏璟笑着点头道:“那你以为,为何农在前,而商在末。”

    刘伯温一愣,似乎没想到苏璟为何会问出这种问题,但他还是说道:“民以食为天,填饱肚子永远是最重要的,农民种地,生产出粮食,自然要排在第一位。”

    “商人逐利,低买高卖,不事生产,自然要排在末尾。”

    很标准的答案,也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答案。

    苏璟摇头道:“老刘,不应该,以你的脑子,不至于想的这么浅显啊!”

    一开始刘伯温连续给出精彩言论,让苏璟对他的期待拔高了。

    这就导致了此刻刘伯温的回答,让苏璟有些失望了。

    “嗯,苏公子,我说的不对吗?”

    刘伯温有些奇怪道。

    苏璟立刻道:“倒也不是,只是说的太简单了。”

    “还请苏公子为我解惑。”

    刘伯温认真道。

    只是一个士农工商,刘伯温还真没有想到太多的东西。

    苏璟顿了顿,说道:“老刘,还记得我昨天说过生产力和剩余产品吧。”

    刘伯温当即点点头。

    苏璟继续道:“这士农工商被实行的根本原因,不就是生产力的不足么。”

    “农民劳作,产出粮食,供养整个国家便已经是极限了。”

    “其他行业的人,不能多,因为再多的话,粮食的产量就不会够了。”

    “但如果当产能过剩的时候呢?剩余产品过多,不需要全部的土地,也不需要那么多的农民,粮食的产量已经足够的时候呢?”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