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不能只凭记忆啊,但凡写过的字,都得留好底稿才行。”刘基把一本日记折页,递给他道:“老臣不才,也与宋景濂共执文坛牛耳多年,出个《诚意伯文集》没毛病吧?”

    “没……有。”朱元璋讪讪道:“诚意伯这个爵位低了,当时咱正因为杨宪的事儿迁怒先生,后来好几次想给先生进爵,可先生都坚决推辞了。”

    这也是他现在不大愿意跟刘伯温接触的原因,总觉得亏欠了对方。所以总是不由自主的就放低了姿态,好没面子的。

    所以说,亏欠心理是最可怕的。要么杀了自己,要么杀了对方……

    “皇上误会了,老臣真心喜欢诚意伯这个封号。”刘伯温却正色道:“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使其意念发于精诚,不欺人,也不自欺。正心诚意,乃是老臣毕生追求的境界啊!”

    “真的吗?”朱元璋一脸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老臣对陛下,从不说半句假话。”刘基沉声道。

    朱元璋心道,是不说半句,但一句两句可没少说。他打开日记,翻到刘伯温折起的那一页,果然看到了日记后面,附有一封短信,正是写给廖永忠的那封。

    而且朱元璋能认出,这就是被烧掉的一封。

    因为残存的字迹,基本能跟眼前这封能对上号。

    不说严丝合缝吧,也是鼻子对鼻子眼对眼。

    信的内容却毫无问题,都是退还礼物,十动然拒,一副拒绝舔狗的高冷女神范。

    再看另一封信,也是差不多。虽然不能就此判定,两封信一字不差,但至少是大差不差,出入不会太大。

    “那为什么要烧掉呢?”朱元璋喃喃道。

    刘伯温并不答话,以朱老板的智力,怎么可能想不明白这么简单的伎俩呢?

    其实胡惟庸这招的关键,在君臣不相见。不相见,则两相猜疑,自然容易挑拨。

    但现在,让老六这一搅和,君不得不来见臣,于是刘伯温就有机会化解皇帝的猜疑。

    到了这一步,对刘伯温来说,易如反掌。

    ~~

    “算了,不想了。”朱元璋便跳过这一段,定定望着刘伯温道:“先生就在咱面前,直接问你多简单。”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