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户闻言欣喜道。

    其实只要大家对粮票有信心,谁也不会闲着没事把所有粮票兑成粮食。粮食搁在家里时间长了,就变成陈粮,会贬值的。还会发霉、会长毛,彻底一文不值。

    所以只要相信织染局有能力兑付,就没有人会去挤兑的。

    说一千道一万,任何信誓旦旦的保证,都不如实打实的土地,能人给最坚实的信心。如果织染局有这三十万顷土地,大家还有什么好担心呢?

    织染局有了这三十万顷地,粮票的价值就彻底站住了。

    到时,粮票的信用的绝对超过宝钞,跟真金白银也差不多了。

    那样,粮票就不光苏州人认了,在整个江南都能流通。

    到那时,大户们手里的那些粮票,才能真真切切算是他们的财富。再不会像现在这样出了苏州就没人认。而且还提心吊胆,担心哪天就一文不值了。

    ~~

    “殿下,让织染局出面,吃下这三十万顷地吧!”所以一众江南大户纷纷激动道:“要是钱不够,我们可以一起集资!”

    “哎,不要高兴的太早,这里头有些障碍。”朱桢却话头一转道:

    “首先就是诸位都是江南人氏,跑到江西来跨省买地,而且一买就是几十万顷,这在法律上肯定是不允许的。”

    “是。”众大户点点头。

    朱老板是不愿意老百姓自由流动的。因为人口一旦流动,就不好管理,就容易出问题。所以在朱老板看来,最理想的状况,就是所有人都在自己家乡待着,一辈子都不换地方才好。

    所有人等离开本县,要去官府开具路引。出去后,必须严格按照路引上写明的目的地和归期行动。

    所有不持路引,或者路引有误的外地人,都要被官府捉拿。更别说在当地落户置业了。

    这也是为什么江南大户握着大笔财富,却不去外地置产,只能在本地卷的原因。

    (本章完)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