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铭问道:“南郊挺远吧。”

    陆蕴说道:“是很远,从南熏门出去,步行至少两三刻钟。”

    朱铭现在住的房子,前往南熏门就要两三刻,也就是说,今后上班得走一个多小时。

    幸好,他把聚宝盆带来东京,否则每天的通勤费都是一大笔。

    陆蕴又说:“南郊新修的太学,屋舍有一千多间。若是不嫌寒酸,成功可住在那里,不收食宿钱的。”

    朱铭听了颇为高兴,等白崇彦、闵子顺外放,自己就能转租掉现在的房子,直接搬到南郊去住学校宿舍。

    至于陈渊,也可以在南郊租房,正好在太学附近讲学,因为城内已经不让讲了。

    又嘱咐一番,陆蕴回到国子监,朱铭骑马前往北校区。

    太学满额有4000学生,外舍就占3000人,内舍600人,上舍400人。

    太学司业和太学丞,由国子司业、国子监丞兼任。

    设有太学博士十人,负责讲经。

    太学学正五人,主抓校规学风、学业考试。

    又有学录五人,作为学正的副手。

    再下面就是普通老师。

    还有职事人,类似学生会主席,兼学生自治会主席。

    太学当中有斋(班)舍(级),采用学分制,季考、年考都可获得学分。学分累积到一定程度,即可升班升级,修满学分就能毕业了。

    朱铭作为新任学正,只负责太学外舍下等,类似大学一年级的年级主任。

    骑马来到北校区,朱铭喊住一个校工,把自己带去办公室。

    “拜见学正!”

    他的副手学录叫谢伦,是由太学毕业生留校升任的,成分为蔡京党羽麾下的小喽啰。

    朱铭拱手回礼,说道:“把各种簿册拿来!”

    一个蔡党小喽啰,顶多阳奉阴违,还不敢公然唱反调,谢伦很快带人拿来相关文件。

    朱铭管理的学生挺多,足足1500人,其中还有200个自费生。

    他花费大半天时间,翻看学生名册,里面记录了包括家庭三代的详细信息。

    至少七成以上的学生,都-->>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