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大宋有奸臣,但也有能臣啊!

    可怜修渠者赵佺,换作王安石时代,估计能够一飞冲天,现在却落得不知所踪。

    如果给个游戏属性,赵佺应该是水利95以上。

    因为凿通丰利渠太难了,赵匡胤曾下令开凿此渠,赵光义也曾下令开凿此渠。接下来,每个北宋皇帝,都下令开凿此渠。

    全部失败!

    直至王安石变法,启用二程的舅舅侯可,耗时多年,终于达成30%的工程进度。

    剩下的没法凿,技术难度太大。

    而赵佺接手之后,在缺乏朝廷资金支持的情况下,仅靠调动地方力量,只用区区两年时间,就完成困扰北宋130年的世纪工程!

    他甚至能做到不大规模扰民,动用的民夫只有数千人。甚至为丰利渠附加泄洪功能,保证水渠流经的七个县,旱时可以灌溉,雨时不遭洪涝。

    这是啥水平?

    如此能臣,在史书上只留下一个名,连字什么都不清楚。

    具体官职也模糊,只知是提举常平使派出的修渠使者。

    朱铭很想结识此人,可惜毫无线索。

    “恨不能当面一睹赵君风采。”朱铭叹息道。

    陈渊说:“我也想见见此君,请教一些水利学问。我去看过,其设计之巧妙,堪称神来之笔!为了节制水势,他增修二洞、二闸、三沟。火烧山岭,凿石为渠,分渠泄洪,激流顿平。若让我来修,做梦也梦不出这等奇思妙想。”

    赵佺开凿丰利渠,推翻了原有设计,用常人无法理解的思路,重新制定了全套水利方案。

    朱铭心中感叹,多少能人志士,为这大宋续命啊,全都葬送在那父子俩手里。

    回到递铺,休息一夜。

    众人继续坐船前进,又过些时日,在潼关附近登岸,改乘递铺的公车。

    这里交通更为繁忙,公车数量有限,须得住下多等几日。

    趁此机会,朱铭决定到处逛逛。

    “三郎,可要去那边山梁上登高?”朱铭问道。

    李含章提醒说:“靠近潼关的山梁,皆为禁区,不可随意攀登。”

    朱铭怂-->>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