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间酒楼挺大,有上下两层。

    郑泓边走边介绍:“以往只吃饭时,酒楼的客人才多。自从有了君子茶,喝茶的客人也变多了,一边品茶,一边看戏,实为人生乐事。”

    宋代也有茶肆,但大部分都很低档,为普通老百姓提供散茶。

    高档茶楼也有,数量稀少,主要存在于大城市。

    郑家这个酒楼,在洋州算高档消费场所,客人一般喝不惯散茶,而团茶又比较费事儿,并且还不能反复冲泡。

    绿茶的出现,填补了市场空缺。

    现在酒楼里一直演戏,偶尔还有相扑。即便不在饭点,也有客人前来,有钱人喝一二等绿茶,囊中羞涩的喝三等绿茶。

    即便是三等绿茶,这里也卖得贵,二十文一碗,茶叶分量要多些。

    看戏可以免费,泡一碗茶能看半天,票价全都在茶水里。绿茶的反复冲泡功能,提供了持续喝茶看戏的可能。

    此时正是半下午,酒楼里都快坐满了。

    洋州再怎么商业凋敝,也是整个利州路排第二的城市,从来不会缺少有钱人。

    郑泓选了一张靠前的桌子,泡上三杯一等绿茶,又叫了些蜜饯果脯。

    “这演杨贵妃的,是洋州名伶王寿奴,唐明皇是她丈夫。”郑泓嚼着蜜饯做演员介绍。

    朱铭好奇问:“他们夫妻是自由身吗?”

    郑泓说道:“朝廷不再养官奴,也奉劝民间不养私奴。其实奴不奴都无所谓,养奴不划算,还得供他们吃喝。签文契更省事,有五年的,有十年的,到了期限,各不相欠。”

    这是经济繁荣带来的社会转变,以契约形式雇佣演员,比养一帮演员做奴婢更划算。

    宋代也不分什么坤班,女人照样能登台,有名有姓的女明星就一大堆,她们的收入甚至远远高过小商人。

    越是大城市,老百姓就越“重女轻男”。

    北宋开封是“中下之户不重生男,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南宋杭州是“风俗尚侈,细民有女则喜,生男则不举(丢弃男婴)”。

    原因很简单,城市居民又不种地,养那么多男丁也没啥用,反而是女儿更容易找工作,结婚的花销也没那么大。

    “哈-->>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