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呢。”

    郑泓也跟上来:“俺打算在大明村住几日。”

    “住多久都行。”朱铭说道。

    朱国祥问:“想不想去参观炒茶作坊?”

    郑泓尴尬一笑:“有点想。”

    朱国祥说:“你不用挖空心思,采摘秋茶的时候,郑家可以随便派人来观摩。”

    “朱相公真是仁义!”郑泓感叹道。

    既然早晚要泄露技术,还不如赚郑家一个人情,反正已经签了五年的期货合同。

    收购价是定好了的,朱家横竖不亏,郑家自己看着办。

    五年之后,大明村已经不缺钱了!

    回山寨的路上,朱铭又碰见薛道光,这道士正在村里四处转悠。

    薛道光也不把自己当外人,上来就问:“小友,山上可有屋子?我想借一处住下。”

    朱铭随便往远处指去:“到处都是山,阁下随便寻个山头,便可结庐修道。粮食、食盐、蔬菜,都可以下山购买,只要道长出得起钱。”

    薛道光说:“独自结庐太费时间,借间茅草屋就行。”

    “修道不是应该在深山吗?”朱铭问。

    薛道光说:“我这一脉不同,前几年我都在东京闹市修行。不在俗世滚几滚,哪能修出真道心?”

    “随便你吧。”朱铭说道。

    金丹南宗五祖,名气大得很,朱铭自然是知道的。

    特别是薛道光的徒孙白玉蟾,跟朱熹属于同时代的人。

    白玉蟾和朱熹,估计没有见过面,但他们有许多共同的朋友,彼此都想向对方请教道法和儒学。

    白玉蟾听到朱熹病逝的消息,还专门写了些诗文,来表达惋惜和崇敬之情。

    薛道光的徒弟、白玉蟾的师傅,便是那位陈箍桶。

    至于这个薛道光,修道之前一直是和尚。

    薛道光跟着父子俩攀爬上山,刚刚踏进山寨,就见一群读书人在大呼小叫。

    “快测量秤砣的体积!”

    “尺子呢?尺子拿过来!”

    “快快研墨……”

    薛道光指着那些读书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