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朱铭并不承认,但也不否认,只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先把兵甲打造出来,也可以防备山中土匪。”

    张广道笑得很开心:“俺懂的。”

    “你就那么想造反?”朱铭忍不住问。

    张广道说:“俺认不得几个字,也不懂什么大道理。但俺走的地方多,认识的人也多,这世道不给好人留活路。别看大明村红火得很,多换几个知县、主簿,迟早要对大明村动手。也不派兵来,就是来清人清田,让咱们多多交税。到那个时候,要么老实听话,要么扯旗造反,要么就得缩回山里当土匪。”

    “你倒是看得远,”朱铭搭着张广道的肩膀,凑到他耳边说,“若想造反,就跟着我爹读书。多认得几个字,学会算复杂的账,否则伱做不成统帅。”

    “俺记得。”张广道重重点头。

    一条条小船,逆河流而上。

    “大郎!”

    郑泓远远就招手大喊。

    郑家的船停在江边,并没有进入小河,几十个“移民”也在那里听候安排。

    大明村生产的最后一批春茶,正在往船上搬运。

    还有许多土特产,诸如竹器、木器、草药、家禽之类,也以极低价钱卖给郑家。那艘船依旧是装不满的,还要去上白村和下白村买点货,比如白家春天没卖完的团茶。

    “道长,这便是朱大郎,那位是朱先生。”郑泓介绍道。

    或许是关乎师祖的消息,薛道光显得有些急切,跟朱铭打招呼之后,就径直往朱国祥走去。

    紫阳真人张伯端,晚年在浙江台州羽化。而他的那些弟子,则大多活动于陕西,徒子徒孙们根本不知道祖师的下落。

    “贫道薛道光,见过朱先生当面。”薛道光作了个道士揖。

    朱国祥哪里看得懂,只普通作揖回应:“见过薛道长。”

    薛道光有些失望,继续试探道:“三五一都三个字,古今明者实然稀。东三南二同成五,,北一西方四共之。”

    什么黑话?

    朱国祥听得一脑门问号,迷糊道:“薛道长,我诗词造诣不高。”

    薛道光又说:“黄芽白雪不难寻,达者须凭道行深。四象五行全借土-->>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