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土话,西乡县的土话也有入声。

    “朱大哥,又有人来了。”白胜喊道。

    朱铭有些烦躁:“请他进来。”

    朱铭拒绝皇帝征辟之后,这些日子名声大噪,总有富贵人家来请他吃饭。

    唤作以前,朱铭肯定乐意赴约,可现在必须符合人设。他得先端一端,不能谁请都去,否则每天除了喝酒,都没时间干自己的事。

    一个官学老师,进门就作揖:“洋州州学教谕孙晖,奉教授之命,前来拜见征君。”

    朱铭作揖还礼:“莫要叫征君,唤我朱成功便是。”

    征君,又叫徵君,是对拒绝征辟之人的尊称。

    在世人眼里,被皇帝征辟属于极大荣耀。如果拒绝皇帝征辟,那就更牛逼了,必然是才德兼备的真君子。

    孙教谕说:“征君当面,不便直呼名字。”

    “孙先生快请坐。”朱铭不敢怠慢。

    因为洋州州学的老师,要么是进士出身,要么是太学生出身。

    别人做几年老师,就极有可能升调为知县。

    朱铭问道:“还没请教,孙先生是哪榜进士?”

    孙教谕说:“大观二年太学上舍生,官家钦赐同进士出身。”

    好吧,这人是浪子宰相李邦彦的同学,而且还属于同一届毕业生。但混得属实有点惨,李邦彦已经做了知州,孙教谕却还在州学当老师。

    聊了几句,孙教谕说道:“州学欲新建藏书楼,听闻征君为洋州书院作一名联,魏教授也想请征君为州学藏书楼作联。州学不如书院财大气粗,润笔费只拿得出三十贯。”

    “为州学作联,此吾之幸也!”朱铭非常高兴,卖对联赚钱太轻松了。

    他提笔思索,想起以前参观岳麓书院的一副对联,这玩意儿肯定还没有写出来。

    朱铭的书法普普通通,以自己的最高水准写出来:胸怀子美千间厦,气压元龙百尺楼。

    孙教谕凑近了一看,顿时赞道:“好联!此联挂在藏书楼,可勉励学子胸怀天下万民。”

    一副对联就赚了三十贯,朱铭恨不得再写几幅。

    把孙教谕亲自送出去,朱铭回房继续学习韵书、练习-->>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