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这三个千户所之间明争暗斗,下属的各处百户所也同样如此,不但要与其他千户所的百户所竞争,也要与同一个千户所的百户所相互比较。

    老实说王炆镇现在的压力很大,别人都看到上官人前的威风,但他们背后的辛酸苦楚,又有谁能看得到?

    大明武官的军政考课是每五年一次,特别是这种守备官军,考课的成绩向来是看你纳徵的子粒银多少,特别是今上,对于各地官员的纳粮成绩更为看重。

    王炆镇在王家庄任上久不升迁,自然也想干出一番成绩来,或许未来还可以再进一步,不过他虽是雄心勃勃,只是以现今所内屯田情况,想干出成绩来,可是比登天还要难。

    王炆镇这边吐了一会儿苦水,心中的怨气也消散了不少,刘衍见状便灵机一动,随后说道:“管队大人,这政绩上的事情其实也并不难,明年咱们王家庄缴纳的屯粮子粒往上提一提不就成了?”

    “什么?你说得轻巧!”

    只见王炆镇面露难色,说道:“眼下咱们王家庄各地大多田地干旱、军户逃亡,各处的水利设施也是大多废弃,想要多缴纳屯粮籽粒,可不是轻易能够办到的。”

    王家庄所在的夏河寨前千户所,算是灵山卫三个千户所中较为贫瘠的一块地方,当年在万历年间,这里曾有民户五十九户,军户一千三百二十二余户,有屯田地五十多倾,每年纳粮七百余石,岁纳杨木柴火三百余斤,草八百多束。

    王炆镇所管的王家庄屯粮田地,算是在夏河寨前千户所一带较为优良的土地,每年纳粮数额占了近两成左右。

    不过那己经是万历年间的事了,到了现在崇祯十年,不说整个夏河寨前千户所的军户逃亡得不剩一千户,就是军官、豪强侵占良田,转派田赋,还有因干旱等造成的田地抛荒等情况,都让所内屯粮的征收越来越困难,王家庄也同样是如此情况。

    所以这也是王炆镇心中忧愁的原因:提升政绩太难了。

    其实与此时大明其它卫所一样,王家庄屯田废弛的原因很多,不过当地卫所军官的责任要算上一大半,不说王家庄,就是在整个夏河寨前千户所境内,被像王炆镇这样的各级军官侵占的良田土地又有多少?

    不但王炆镇心中清楚,刘衍的心中也是明白的,这也是明末的一大顽疾!

    此时刘衍-->>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