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制造的精铁,只占少数。大量的钢铁目前只能制造农具。也算是一举二得。

    随着大量的水泥流入大郑朝,这些水泥可不便宜。从辽东局海运到大郑朝,光运费就不是小数目。但还是深受大家喜爱。关键是使用方便。结实耐用!

    首先是顺风运输镖局带了个好头。田庄门前的道路,还有田庄内的院子,率先使用水泥,结果效果杠杠的。广告效应自然很好。

    接下来,很多大户人家,拿水泥来硬化路面、晒场。方便还耐用。很受大家欢迎。很快官府也开始效仿。很多城镇的主要道路,开始使用水泥修补。

    随着水泥在大郑朝逐步推广,渐渐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本来水泥的制造,说白了并不难。但却需要大量的人手。

    在这个没有机械的年代,想把石头碾磨成粉。注定需要的人手众多。辽东局现在有三万多战奴,本就远离大郑朝,也不会触动朝廷的神经。

    所以水泥暂时还不会在大郑朝生产。于是,就注定了水泥的价格,暂时还便宜不下来。离进入普通百姓家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

    在辽东局,随着水泥的需求大增,还延伸出了造纸厂。就是生产水泥包装的纸袋子厂。毕竟水泥容易受潮,不易保存。原先使用草袋子,显然已经不合适了。

    随着辽东局工业的崛起,需要的矿奴也是越来越多。于是与南方局不谋而合。去年李淼为南方局,制定了海岛战略。

    南方局虽然在尽力执行,但效果甚微。毕竟当时南方局的武力值有限,只能挑啃得动的海岛占领。相反那些地理位置险要,自然环境好的海岛。南方局也只能望岛兴叹。

    辽东局看着这些个海岛,早就垂涎三尺。这些可都是矿奴啊,都是辽东局迫切需要的矿奴。再说这些海岛地理位置独特,自然条件尚佳。

    基本属于拎包入住型。有些海岛的天然海港,实在是太好了。比大连港还要好许多。再加上这些岛上,大多淡水资源丰富,良田也有不少。

    除了一些紧缺的物资外,基本可做到自接自足。现在的辽东局的港口,几乎是大小海船扎堆了。关键是这些年,辽东局造船厂的生产能力大增。

    而南方局、北方局的需求有限,只能在辽东局的各港口停着。为了防止水手、护卫们被养废了。大多时候组织他们去远海捕鱼。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