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还是很重契约精神的。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梅问鹤虽然是梅翰林的嫡子,但并没有遗传梅翰林的基因。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再加上身体也不太好。按理说并不是太好的夫婿人选。

    这本身就是个重礼、守信的时代。如果梅问鹤不幸亡故,薛宝琴就得守望门寡了。也就是说薛宝琴的这场婚姻早就已经注定。

    但薛蝌携妹薛宝琴进京待嫁,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梅翰林家族本身就是仕族,而且还不是不是一般的仕族。难道连这点道理都不懂?

    本身薛家已经没落,说明梅翰林家已经有了悔婚之意。不然薛宝琴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还用得着薛蝌携妹进京待嫁吗?

    薛蝌一家当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只是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希望梅翰林家族能够遵守契约。毕竟梅家一旦悔婚,对他们整个家族的声誉,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薛家二房实在是太需要这个联姻,来震慑霄小。维护薛家二房的产业了。所以才不得不腆着脸找上门。面子是小,薛家二房的存亡才是大事。

    薛蝌刚到京城,就忍不住找上门去。实在是刻不容缓。得到的答复是,梅翰林一家去地方赴任了。这本身就是推托之词。薛蝌也只能等梅翰林家的具体答复。

    婚姻这么大的事,梅翰林家族仅以赴任地方,是没法推脱的。梅翰林家族其实也是纠结啊。悔婚吧,名誉受损是肯定的。特别是像翰林家族这样的清流。

    对梅翰林这样的清流家族,自然将名誉看得比什么都重。不悔婚吧!显然梅翰林家族,也拖不动薛家二房这艘破船。

    这个年代的联姻,就是两个家族结成利益共同体。联姻后,梅翰林家族如果对薛家不管不顾,也会被社会舆论所唾弃的。

    于是,梅翰林不得不快刀斩乱麻。两权相害取其轻。薛蝌也在年前,终于接到了梅翰林的退婚书。薛家二房最后的一点希望,彻底破灭。

    愁云惨淡的梨香园内,也只有薛宝钗的心情还算可以。自从薛蝌兄妹进京待嫁,薛宝钗就预料到会有今天。关键是梅翰林家族的能量还是差了点。

    看着好像是梅翰林家族背信弃义。其实他们也是出于无奈。与其被薛家二房拖累,还不如早点退婚。正所谓长痛不如短痛。快刀斩乱麻。

    在损失名誉和损失利益上-->>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