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上千年形成的东西,不可不重视,大多数的庶民连字都不认识,而秦法又太过繁杂,哪怕是秦国主张司法的官吏想要彻底搞明白,也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更何况是那些根本就不认识字的庶民,你给他们讲法律,讲教化,他们未必听得懂,但风俗却不一样了,那是一种人心的凝练,是生活习惯的体现,只有理解了风俗,你才能进一步了解到他们真正的所思所想。”杨明道。

    韩非的学问能够被秦王政视为先生,自然不必多说,可惜,韩非的学问再深厚,哪怕能够比肩他的老师荀况,但却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他站的太高了,而且在站的太高的同时还总是向上看君王,以至于忘记了低处的庶民,另外一个时空的韩非子是怎样的,杨明不得而知,但在这个时空中,自己面前的这个韩非却是是有着这样的缺点。

    “风俗?”韩非自语着,看向杨明的目光中已经多出了诧异之色,这样的见识,如果是他的老师荀况告诉他的,他并不意外,但杨明?

    在韩非的脑海中突然出现了护军都尉府府的情况,据说护军都尉府是杨明一手筹建,内部的建制迥异于秦国其他的官邸,但运行起来却超乎寻常的便捷,而且还能够让杨明这个护军都尉常见去不去护军都尉府,却不出现公务的纰漏,在这一点上,哪怕是秦王政也是极为羡慕。

    想到杨明在制度构建上能够有着如此开创性的见识,此时对风俗有着这般的理解,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只是看来,我对红莲的这个师父应该重新审视一番才是,不能因为红莲的原因而让我一叶障目了。韩非思索着,猛然间发现,杨明并非是他想象中的那般,只是一个恃强凌弱的武夫。

    杨明并未在意韩非的心态上的变化,此时的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那一张张凝结了一个个女子情谊的家书,若是只看一遍,岂不是太辜负她们了,这样的家书是要一遍一遍去品味的,只有如此,才能对得起跨越千里的她们。

    在时间来到八月中的时候,整个北境三郡的彻底被秦国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随着最后的一段长城被秦军拿下,自此,赵国北境三郡已是秦国北境三郡。

    而此时,杨明差不多也是需要离开了。

    在善治城外的秦军大营,在攻下善治城后,除了在城中留下的必要用以镇压局势的兵力外,秦军大部都是驻扎在城外的,城池太小,若是挤进去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