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十分靠后,排在三甲第六名。

  可是,如今他的这份试卷,却被当成了一甲的候选递了上来。

  往底下扫了一眼,朱祁钰便想起,刚刚在商议讨论的时候,似乎底下发生了一点小小的争执。

  又看了看这份试卷最上头的评价,果不其然,只有于谦一个人给了代表上佳的圆圈,另外的人,胡濙给了代表二甲的三角,陈循则更干脆,直接给了三甲的标记。

  所以说,不出意外的话,王越的这份试卷,之所以能够放到前十的位置,应该是于谦全力争取的结果。

  要知道,除了王越的这份卷子,其他的几份,至少都拿到了两个代表一甲的圆圈符号,剩下的最后一个,也至少是三角标记。

  甚至于,排在前头的三份,清一色的都是圆圈符号,只有王越的这份,只有于谦这一个圆圈符号。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分歧,看完了试卷之后,朱祁钰心中便也有了数。

  这一世的科考,和前世的春闱已然大不相同,且不说朝堂之上的变化,单说读卷官,前世的时候,任翰林学士主持殿试的不是萧镃,而是江渊,其次便是题目,虽然说两世的题目都是一个主题,但是,还是有小小差别的。

  前世的时候,朱祁钰心里攒着劲儿要做一个千古圣君,所以在题目当中,便直接问“当如何合道德功为一,成皇帝王之隆”,这一世,他的想法更加务实,顾忌也更少,最后的落点便成了“道,德,功,三有其一可称古圣人,皇帝王何有殊异?”。

  这一点不同,便导致整个举子们的答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就拿柯潜来说,他的答卷和前世便大有不同,但是,毕竟功底摆在那里,写的同样非常出色。

  但是,王越却不一样,他的这份试卷,核心的主题和前世一模一样,也即当以功而王天下,在王越的这份策论当中,详细论述了道,德,功的区别,得出的结论是,唯有于国有功,方能称圣君之业。

  当然,这个功不止指的是开疆拓土的功,保境安民,生民活人,国泰民安,亦是他所述的功的范畴。

  相对于道,德来说,这种说法其实更加的务实,但是,却显得略有些离经叛道,而且,在前世阅卷的时候,被认为观点过分偏激,重功不重德,有违圣贤之道,所以,被打到了三甲当中。

  甚至就连如今题目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他的试卷,也依旧不被许多读卷官所接受。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