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话说完,俞士悦的心中却依旧有些忧虑,因为他很清楚,皇帝是人,并不是圣人!

  这段时间下来,他一直对于谦的许多举动想不明白,如俞士悦刚刚所说,于谦不是一个初入官场的愣头青,他是一个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兵部尚书。

  除了最后由侍郎晋尚书时颇有几分巧合之外,前头他的脚步,都是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上来的,这样的人,不可能对官场朝局的险恶没有认知,更不可能是一个只知道猛冲猛撞,不知道曲折怀柔的人。

  但是,他依旧这么做了,这一点,俞士悦始终想不明白,要知道,当初天子刚刚登基的时候,于谦分明做的很好,即便是在紫荆关之战这样大的政事之上,他也只是尽力劝谏,而天子既然坚持,他也不会一意孤行,而是会想办法配合善后。

  怎么这几年的功夫,于谦的性子就变得这么刚硬了,难不成,真的是因为功劳大了,失了谦谨之心?

  这个猜测俞士悦曾经想过,也正因于此,他最近和于谦私下里的关系,也隐隐有些疏远。

  但是,宫外之时,于谦的话,彻底解了他的疑惑。

  于谦知道怎么做是最好的办法,但是,他不愿意用,原因就在于,他对天子的期许不同。

  他要解决的不是事,而是要改变天子这个人。

  一时的政务得失,不放在于谦的心上,但是,天子是否能成为他心中的圣君,却是他无比在意的。

  虽然这么想很无理,但是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其中,也有天子本身的原因,正是因为天子在登基之后,表现出了超凡的敏锐洞察力和远见卓识,让于谦看到了大明重新走向兴盛的希望,所以,他才会选择这么做。

  如果说换一个庸弱无能的君主在位,说不定,于谦反而不会这么刚硬,而是会用更多怀柔温和的手段劝谏。

  而现如今,俞士悦能做的,实际上就是把于谦的这份想法说出来,这个做法很冒险,但是,却无疑有可能化解天子对于谦的心结。

  但是,这也很危险,因为这本质上是在赌天子的理智,赌天子对于谦的情分,事实上,如果单就于谦的所作所为而言,说他恃功自傲,目无君上,毫无问题。

  所以,他的这番作为,到底在天子眼中,是何等性质,要看天子对于谦的情分信任还有多少,而过了情分信任这一关后,还要看天子是否能够豁达理智的理解于谦的选择。

  可问题恰-->>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