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行私贩之事,所以说,这些人实际上才是倭患的根源,至于那些真正来自倭国的浪人,数量反而不多。幇

  所以,想要根治倭患,开海是最好的办法。

  但是,开海有两个大问题,一是一旦开海,会动摇重农抑商的本业观念,让诸多百姓都会趋于行商,进而影响朝廷岁入,二是海禁之策乃是太祖所定,若想更易,实则艰难。

  现在朱祁钰所做的,其实就是在这种状况下,尽可能的辗转腾挪,做出改变。

  如今并非是洪武年间,天下初定,百业凋敝,人丁不丰之时,自然要让百姓归于本业,厉行生产。

  虽说经过了土木一役,但是,地方各处,受影响却并不算大,尤其是这两年各地受灾之后,出现的大量流民,让朱祁钰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那就是,朝廷一方面头疼流民的安置问题,另一方面,却又担心百姓脱离本业,这中间的矛盾之处,该如何解决。

  说白了,不是没有足够的人来耕种,只是百姓得不到自己的田地来耕种,所以在此基础之上,他才有了设立皇庄的想法。幇

  如果说这条路子可行的话,那么,大量的归拢流民回归到本业之上,原本因为担心民间商贾风气盛行,影响本业而对商贾的压制,也就可以松上一松了,这是所有事情的前提。

  在此基础之上,第二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开海的问题。

  直接开肯定是不行的,如今大明的倭患,说实话,虽然已经是东南积弊了,但是,和嘉靖之时相比,还远远不足。

  朝廷对于东南一带的政策方向开始转移,是以嘉靖倭乱为标志的,彼时因为长久海禁,各地松弛,数十倭寇,竟可长驱直入,横行数十日,直逼南京,方被围歼,正是由于此事,才让朝廷真正开始重视起倭患。

  在此之后,一方面重整备倭军,厉行捕杀倭寇,另一方面,朝廷也才有官员开始提出“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的观点,最终促成了隆庆开关。

  所以事实上,朱祁钰很清楚,祖制并非不可更易,但是,往往只有在出现严重后果的时候,多数人才能幡然醒悟,在此之前,想要改变,确是千难万难。

  当然,朱祁钰既然知道了,就不可能坐视不理,开海很难,但是,开一个小口子,却是容易的。幇

  代王说得对,所谓勘察地理,完善舆图,这个由头只要放出去,必定有大把的商人,借着这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