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言情故事”。

  所以魏阳当初一直在犹豫要不要接这部戏。

  哪怕《东宫》和《庆余年》的槽点细究也有不少,但权谋线大致逻辑和常识是过得去的,时不时还有亮点。

  但他最后还是选择参演,就是因为《琅琊榜》虽然槽点多,但是优势也多。

  “古代爽剧”看起来有些贬义,但恰恰是一部剧能成功的最大要素。

  《庆余年》三部曲为什么那么火,就是因为爽,男主范闲克服一个个困难,挫败反派,升官加爵,美女环绕,情节环环相扣,小高潮套着大高潮。

  《琅琊榜》也是如此,你可以说他权谋的刻画跟闹着玩似的,但他就是爽。

  大臣王爷、太子乃至皇上被一个足不出户的病秧子耍的团团转。

  从入局复仇开始,一个个的仇人和爪牙败在他的手下,将自己最大的仇人皇帝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最后跪着痛哭流涕。

  这种就是另类版的升级打怪!

  只要节奏控的好,一点点的适当高潮,堆积情绪,足以让观众爽的嗷嗷叫。

  另外,人设也足够好,梅长苏那种风淡云轻,却天下都在我的掌控之中的谋士气概就是让人觉得他牛逼。

  不讨论真实历史,《三国演义》诸葛亮为什么被那么多人喜欢?

  鞠躬尽瘁和忠心耿耿不必多说,还有就是他一个有一个的惊艳智谋,以及那个悠悠苍天、何薄于我的悲剧情节。

  梅长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个另类版的诸葛亮。

  聪明智慧又善良,身上还有着身负血海深仇以及命不久矣的双重悲剧bug。

  他固然对皇帝谈不上忠,但有一个情字,很多人喜欢《琅琊榜》,就是看重梅长苏和一个个配角的羁绊和情谊。

  不夸张的说,梅长苏绝对是一个完美人设,只要代入进《琅琊榜》的剧情,很难不对他心生好感,甚至是爱上他。

  在魏阳看来,《琅琊榜》的故事节奏架构,乃至要超出《庆余年》。

  后者不少情节偏喜剧,擅长角色塑造,前者更强于情节布局,节奏变化,以及角色感情处理。

  两者还有一个同样的优势,都是某种程度的理想主义对抗现实主义。

  《庆余年》有一条暗线,就是身为“后世人”的范闲主张人人如龙,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