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封,正值壮年封王的,哪怕只是郡王,目前为止,也就只有周辰一人。

  其实以功绩来说,周辰灭西夏,大败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这样的丰功伟绩,封王绝对够格。

  但朝廷的事情,可不是只看功绩,反正封王旨意一出来,就引得百官反对,朝野混乱。

  大朝会上,周辰上朝的时候,更是遭到了无数文官的针对,很多人弹劾他,有的说周辰抗旨不尊,有的说周辰不尊号令,擅自出兵,造成两国大战,罪大恶极……

  这些文官的嘴皮子的确厉害,一个比一个能说,说的是天花乱坠,对于周辰的功绩是一字不提,全是罪过。

  好家伙,周辰就像是犯了众怒一样,无数人弹劾诋毁,虽然有一些勋贵和武官为周辰辩解,但比起庞大的文官集团,勋贵和武官在朝堂上的话语权真的是低了不止一个档次。

  倒是周辰像个没事人一样,默不作声的站在那里,任由他人弹劾诋毁,一句话不说。

  这还有什么要说的,战争结束,清算时刻来了,不管他现在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主要还是看官家赵祯的态度。

  赵祯倒是表现的很激动,怒斥众臣,极力的抬高周辰,为周辰说话,最后更是被气的拂袖而去,直接退朝。

  大朝会一结束,群臣离开大殿。

  周辰明明是刚被封王,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应该是风头正盛,各人巴结才是。

  可实际上呢,刚刚朝会上发生的一幕,让他直接成了众矢之的,除了本来就亲近他的一些官员之外,其余的官员都不怎么敢靠近他,即便是有心亲近的官员,这个时候也不敢冒然过去。

  周辰看到这一幕,也是心中冷笑,他很清楚,自己这是动了文官集团的利益,所以他们才会联合起来针对自己。

  其实文官集团当中也有他的人,但越是这种时候,就越不能站出来。

  他心中已经做了决定,所以并不在乎被这些文官诋毁,他坚信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文官固然重要,但天下读书人数不胜数,只要能打下江山,就不成没有读书人效力。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周辰不断的遭到百官弹劾,各种理由罪名全都冒了出来。

  甚至就连多年前的旧事,比如周辰娶当垆女为妻,替乐妓脱籍等等,这样不值得拿上台面的事情,都成为了攻讦周辰的理由。

  至于其他战争时期的罪名,那就更是罪-->>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