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进士分两种,一种是圣殿直接录取的,每一届只有八十一人,这八十一人称为“圣进士”,是进士中含金量最高的。

  大苍国四十州,每州每届都有200人至800人中举,拥有了殿试资格,加起来有上万人。

  还得加上前些年拥有资格却没有中试的“留级生”。

  这留级生的队伍就庞大了,足有十万之众,全都是历届殿试落榜之人,也就是说,理论上每届殿试符合参试资格的人有十几万人,当然,这些人有的死了,有的老了,有的自知考不上也就算了,真正参加殿试的考生,每届都在三万至五万。

  今科大苍殿试,总参试人员是历年来比较高的,多达五万三千人。

  五万三千人中,圣殿取八十一名圣进士,这比例低得可怜。

  谁都没把握能中得了圣进士,哪怕是一州会元都没这个把握。

  科考三年才一次,如果每次只取这么一点点人,如何够用?所以,圣殿给了各大世俗政权一个权力,那就是分配给各个国家一定的配额,允许这些国家在这八十一名天才之外的人中,择优选拔进士。

  这种进士就叫赐进士。

  赐进士的名额,按照国家大小、国力强弱、国家影响力等诸多因素,由圣殿科考之前下发,大苍国的赐进士名额,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准,这一届允许360人。

  这是不是说明皇帝也有很大的取士之权?

  当然有!这360人就是他选的,基本上由他说了算。

  但是,他的权力是受制约的,皇帝要取士,必须在圣殿划下的框框中选。

  什么框?

  就是科考之时,圣殿自行录取81人,另外给你一千名优胜者的名单,这份名单被称为“候选进士”,皇帝只能在这一千名候选进士名单中,优选360人,正式成为“赐进士”。

  这种机制的建成,是圣殿与世俗政权长期合作达成的妥协。

  也是一种不得已的策略。

  圣殿掌控文路,但也离不开世俗政权的支持,如果国家治理不好,长年战乱,文人根本没办法读书,圣道也难昌。既然需要世俗政权的支持,那么你也总得给世俗政治一些权力,如果文人的一切,世俗政权都管不了,给不了你前程给不了你力量,你让文人如何为这些政权效命?

  所以嘛,就形成了“有限放权”的政策。

  圣殿取最-->>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