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感,他解决这件事的手段,一定会很精彩。”

  秘书半信半疑。

  署长没有多说,只是叮嘱了一句:“你密切关注这件事。”

  秘书连忙应了一声:“明白。”

  *

  半个小时后。

  秘书汇报了最新情况:“巴扎副署长修好椅子后,并没有返回征兵署,而是去了一个青箩人聚集区串门。”

  署长听得有点懵逼:“串门?”

  他愈发好奇:“你去打探一下情况,看巴扎副署长到底在搞什么鬼?”

  秘书领命而去。

  足足过了一个小时。

  秘书去而复返:“阁下,巴扎副署长在小区给老人小孩看病,顺便与人聊天。”

  署长更好奇了:“巴扎还有这一手?”

  秘书点了点头:“我派去打探消息的人,说巴扎副署长的医术相当不错,老人身体有什么毛病,他看几眼就能准确说出来。”

  署长的目光闪动了一下:“治病应该是巴扎副署长拉近关系的手段,聊天的内容才是关键。”

  他又吩咐道:“你再去打探一下。”

  秘书成了跑腿小哥,只好再去打探情况。

  直到中午。

  秘书才反馈出了结果:“阁下,巴扎副署长打算建立一个青箩人的‘互助合作社’。

  “副署长似乎想要以此为筹码,向城督府申请一定的物资、资金援助,帮助聚集区改善生活条件。

  “作为回报,聚集区愿意抽调一部分青壮年,接受征兵署的征召,加入本城的新军团。”

  署长追问道:“副署长具体给出了什么许诺?”

  秘书早有准备,快速答道:“修缮聚集区的房屋道路,建立医疗设施,为赤贫者提供基本的生活物资。”

  署长倒吸了一口气:“厉害。”

  用脚趾头思考都知道,面对这样的条件,青箩人不可能不动心。

  何况这只是额外争取的优惠,被征召的青箩人家属,还将有更优厚的条件。

  而站在城督府的立场,以上并不是过分的条件。

  只要青箩人积极主动的加入军队,城督府也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