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热情,根本刹不住,都想最快时间,搞出样板。

  如此情况下,工作的进展飞快。

  三月底,最先传来好消息的是四九城的电子机械厂,或许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在王大轩带人前去指导后,只用了三天,就制造出符合设计的电热装置。

  随后津门的广播器材厂,他们经过一个周的时间,成功完成对高压锅液晶显示面板的制造,实验效果良好。

  接着便是金陵的温度控制部件。

  沪上的安全装置…

  一个个好消息不断汇聚,联合工作组的人也觉得兴奋。

  刘怀民三天两头打电话,要么就是亲自过来查看情况。

  杨佑宁也是如此,每天都问下进度,只是看杨小涛那忙的胡子都留出来了,只能在一旁侧击,询问陈宫的情况,

  陈宫这几天可谓是“出尽了风头”,所有联系都有他的身影,甚至在出现矛盾的时候还充当润滑剂。

  这种调和的火候在他手上越发纯熟。

  杨小涛甚至觉得,让他当个人事行政经理都行。

  因为有陈宫在,他只需要说出自己的需求,剩下的,陈宫都能跟人掰扯明白。

  时间不断过去,看着越来越多的部件只要成功,已经有人从外地赶回来,带着部件等待检验。

  对此,轧钢厂内的氛围表面上十分热烈,但在联合工作组内,却是有些凝重。

  因为他们清楚,各个地方做出来的东西,最终要成为一个整体。

  若是各地的部件没有问题,而最后拼成的电高压锅没有成功。

  那就是,设计的问题了。

  对此,刘怀民杨佑宁几人不止一次想要问杨小涛设计的事。

  但看到杨小涛那样子,根本说不出口。

  他们也知道事情进展到这步,说什么都晚了。

  现在,只能希望杨小涛延续以往的成功,这次也能做好。

  相比起联合研发工作的顺利进展,在抗盐碱玉米上,杨小涛却是遇到了困难。

  现如今,在盐碱地里种植的玉米已经长到一人多高,当然,这是外围用来遮掩耳目的。

  靠近墙壁的玉米,在小薇的催熟下,已经长了三茬。

  也就是这-->>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