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

  “不用紧张,阎老师,你说一下这院里的情况,都有什么人,什么身份,干什么工作,越详细越好。”

  阎阜贵听闻后,立马开始讲述院子里的情况。

  “那是解放后,我领着媳妇和老大被安排到这个四合院.”

  轧钢厂,书记办公室。

  刘怀民、杨祐宁、徐远山、陈宫坐在一起。

  没一会儿,杨小涛也被秘书叫来,门关上,屋子里静悄悄的。

  杨小涛见刘怀民面容憔悴,显然这几天是奔波不断。

  “人都齐了,咱们开会。”

  几人听了都竖起耳朵,但脸上并没有太多喜色。

  “这次去走动,上级说了两件事。”

  “一个是,上面开会讨论了,否决了我们提出的要求。”

  话音落下,几人身体都不同程度的垮下来。

  刘怀民也知道会是这样,开口解释着。

  “在现有情况下,并不会给予太多帮助,领导正在联系西北的农场,若是顺利的话,会消化一部分产能。”

  “至于其他的,就要我们自己努力了。”

  刘怀民说完,脸上同样沉重。

  这几天的奔波下来,情况远比自己想象的要糟糕。

  明面上,是打着备战的幌子,实际上却是行地方保护。

  当然,全国确实是都在备战,东西南北,四边都不安宁。

  国内主要城市更是修建地下工事,地方民兵不仅要加快生产,还要组织训练。

  但这不是拒绝的理由。

  他清楚上级是怎么想的,就是看到大部分资源投入到成熟基础建设上,生怕新生事物破坏了现有的经济体系,破坏供应脆弱的经济体系。

  但一味的守旧就能实现经济腾飞了?

  国内需要的是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守着一个烂摊子不去去腐存精,只会继续腐烂下去。

  这是一个,逆水行舟的时代啊。

  刘怀民心情沉重,正是因为自己清楚,所以才会奔波上下。

  但,除了上级领导跟夏老,其他人,都不待见。

  他们习惯了现有的思维,沉湎于现有的体系。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