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打一番,活脱脱的成了老农。

  那油画上光鲜亮丽的农民模样根本就是想象中的场景,真实的模样就是杨小涛现在的样子。

  穿着破洞的布鞋,挽起的裤腿里面装着石头,露出的手臂上跟袖子里的晒成两种颜色。

  头发被尘土沾满,黑色变成灰色,整个人身上都散发着乡土的气息。

  杨小涛面前是一块还没翻新的农田,上面还能看到灰色的尘土,跟一旁刚翻上来,带着褐色泥土形成鲜明的对比。

  杨小涛手里拿着,跟村里几个壮小伙站成一排,随后在说笑中,抡起锄头干起来。

  至于村里的牛驴,这会也都北全副武装起来,拉着犁子在另一边耕地,比起他们这些人,那是快了许多。

  趁着休息功夫,杨小涛也去看了眼,杨石头在前面拉着牛,后面的杨大壮扶着犁。

  犁地的深度全看后面人的功夫,用力下压,犁子耕的深,牛就吃力,用力小了,犁子入土浅,牛就拉的快。

  深浅都要把握火候,这种地可不仅仅是体力活,也是一项技术活。

  起码让杨小涛来干这活,没这么顺利。

  看着杨大壮扶着犁子快速耕地,目光放到木头犁子上。

  脑海中却是浮现出一个铁犁子。

  正是前世拖拉机上的铁犁子。

  早在几年前,来地里干活的时候,杨小涛就想起这玩意。

  只是当时没有拖拉机,用牛拉只会坏事,所以就没放心上。

  可现在,拖拉机就在设计中,这玩意就有了出路。

  况且这种铁犁子,可以调控位置,比现在考人工左右调整幅度强多了。

  最重要的是,这种铁犁子结构简单,只要稍加设计就能搞定。

  当然,前世像犁子这样的农具还有很多,它们功能不同,有难有易,但只要将那些农具设计出来,搭配上拖拉机,就是妥妥的效率啊。

  杨小涛这大半个月来就在田地里跟一帮农民混在一起,不时询问耕地的注意要领,有时也会探讨农具的使用。

  这些,都是杨小涛接下来设计农具时需要考虑的方向。

  而这些天对杨小涛来说,却是收获满满,脑海中的农具已经成型,就等着设计出来。

-->>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